下载此文档

古诗词形象鉴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词欣赏一、人物形象(“人象”鉴赏专题(一、人物形象的种类(1自我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他人形象(诗中主人公形象《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二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身份——总括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分说特征(3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揭示情感与作用答题示例◆例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解析: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参考答案】(1概括形象特点: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总括(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分析(3指出形象的意义: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总结◆例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解析: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参考答案】、概括形象特点: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指出形象的意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三、人物形象鉴赏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借诗歌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借诗歌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借诗歌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可以由作者和注释推知。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做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必须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因此,在阅读鉴赏诗歌,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比如我曾经给大家例举《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句子:“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就是从侧面来衬托人物之美丽的。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

古诗词形象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