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工程概况一、TA02标(一),车站位于南河河堤的西侧,平行于南河布置,车站站台中心里程为K0+。车站周边大环境为建筑稀少的城乡结合部,站位周边主要是村庄及农舍,车站位于南河的西侧,周边有几处鱼塘。车站的北侧设有二号线油坊桥停车场,在靠近车站处设有车场出入线,在线路起点处设有车站站后折返线。,站厅层与站台层成十字形布置,站厅层垂直于南河布置,站台层平行于南河布置,在站厅层另一端考虑了与宁芜铁路换乘的通道,另外将大部分的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组合在一起,分两层平行于站台布置。地处于郊外,由于周边只有少许农舍和鱼塘,所以在南河河堤处附近没有设计出入口,将车站的两个出入口布置在车站的另一端,在车站出入口处考虑了一集散广场,方便乘客上下车,并解决了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首层为站台层,二层为站厅层,主要设备与管理用房布置在站厅层两端,变电所布置在车站主体的西南侧。总建筑面积约6500m2。。地形较为平坦,~,。地貌类型属长江低漫滩。,结合区域地质条件,长江漫滩沉积物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砂性土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赋存于砂层中的地下水具微承压性,属微承压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的入渗。深部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均有一定的水力联系。~,,;~,,,。:车站结构施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站位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结构埋深、各种施工方法的适用条件、施工工期等多种因素确定。该站周边仅有一些小农舍,工程建设期间场地较为宽阔,周边没有重要和大型房建(一些小农舍届时要拆除),少有地下管线。根据线路轨顶设计标高,~。(二)汪~~油坊桥区间西起莲花村,至双河村油坊一组,横跨油坊桥立交,至高桥村二组。沿线平行于地铁线路分布有南河、红旗河等地表水体,临近中和村站段地铁线路与雨润路平行。地形较为平坦。~,,。地貌类型属长江低漫滩。,油坊桥立交和绕城公路的两个岔道至中和村站。本段区间设计范围为起点K0+000~K+970,设计采用非渗水土路基。,路基段由明挖区间过渡到盾构工作井。明挖洞口里程:K1+316,里程K1+346处设排水泵房。3场地岩土工程评价场地稳定性南京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下扬子沉降带。本区新构造运动的性质为断裂活动控制的间歇性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以上升为主,主要的活动性断裂为长江断裂带及其斜交的西北向断裂,新构造运动属中等强度。晚更新世末以来,区内现代地壳运动表现为轻微的整体抬升,无破坏性地震断裂,地震活动主要受外地地震波及影响。南京地质地震水平,无论从强度和频度上来看,地震活动水平中等偏下,属基本稳定地区。场地环境汪家村站—油坊桥区间横穿油坊桥立交,区内主要为村庄、耕地及道路,无重要的建构筑物,未发现历史文物或古迹。不良地质作用该区间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该区间分布的②-2B4层及②-3B4层淤质软土,具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易于产生触变和流变。地下水的不良作用,按最不利因素考虑,本区底板埋深处地层主要为②-2B4、②-3B4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不具备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条件,地下水不良作用主要表现为基坑突涌。地基土评价本勘察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相。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基岩面以上均为第四纪松散层,厚约50m左右。地基土层呈二元结构,上层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层以粉砂或细砂为主。—中和村站区间的地质勘探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条件,长江漫滩沉积物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砂性土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赋存于砂层中的地下水具微承压性,属微承压水。。深部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均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工程筹划该地面区间工程所处环境暂不存在工程筹划问
资格预审申请书-南京地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