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兰繁殖技术——组织培养繁殖2009-4-1003:36:22 文章来源:《大花蕙兰》 本文介绍了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包括组培操作、培养和增殖、培养基配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组培操作在春季2~4月大花蕙兰新芽萌发期,选长8厘米左右的新芽从基部与老假鳞茎相连接处切断。尽量采用露在外面,不被栽培材料埋起的芽。采芽前数日减少叶面喷水,可减少菌类污染。采下的芽先用肥皂和流动自来水冲洗10~15分钟,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切去芽的上半段,并剥除最外面的1~2枚叶片,在95%的酒精中蘸一下(1~2秒),立即浸泡在10%的次氯酸钠水溶液中。10分钟,稍加摇动。取出后立即用无菌水冲洗,再剥去2~3片叶,放入5%次氯酸钠水溶液中,5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剥至留下最后一枚叶片。以生长点为中心,~,浸泡在1%次氯酸钠1分钟后取出,用无菌水冲洗数次,用解剖刀切成数块,分别放入已准备好的培养基上。每瓶最好只接种一块外植体,以免相互感染。切取生长点的大小依培养目的不同而异。在大花蕙兰茎尖培养中,再分裂增殖的部位不仅在生长点部分,生长点与叶原基的中间也有较强的分生能力。切取茎尖时带有两个左右的叶原基,即较大的组织块效果较好。二、培养和增殖接种好的培养瓶放在室温20~25℃,有明亮的散射光或日光灯下15~20厘米,光照强度在2000勒克斯左右,不可阳光直射,每天光照时间12小时左右。4~6周后可在外植体周围形成许多球状物,即类原球茎。若把类原球茎分割或用棒压碎,再接种到培养基上,便会形成更多的类原球茎。每30~40天分割一次,大花蕙兰每切一个芽可繁殖1万苗左右。把类原球茎接种到长苗培养基上,可以长芽生根,形成完整的幼苗。三、培养基配制 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促进分殖和叶片生长,不生根。~,即可形成类原球茎。也可以生根。另外,在培养基中不加NAA,添加一定数量的椰乳,对促进类原球茎增殖、幼芽的分化和生长健壮十分有益。据记载,改良的Morel培养基用于大花蕙兰类的茎尖培养,有较好的效果。配方如下: 硝酸钾(KN03) 1000毫克硝酸铵(NH4NO3) 650毫克氯化钙(CaCl2•2H2O) 440毫克硫酸镁(MgSO4•7H2O) 370毫克磷酸二氢钾(KH2PO4) 170毫克乙二胺四醋酸二钠(Na2-EDTA)(MnSO4•4H2O) (H3BO3) (ZnCl2) (KI) (Na2MoO4•2H2O)•5H2O) (CoCl2•5H2O) (NAA) 1毫克维生素B1 1毫克维生素B6 200毫升葡萄糖 10克蔗糖 10克蒸馏水 加至1000毫升注:本配方氢离子浓度为6309纳摩/升() 改良的VW培养基适合于大花蕙兰类和卡特兰的茎尖培养,其组成成分如下: 硝酸钾(KNO3) 525毫克硝酸铵(NH4NO3) 500毫克磷酸二氢钾(KH2PO4) 250毫克硫酸镁(MgSO4•7H2O)250毫克酒石酸铁[Fe(C4H4O6)3•2H2O]28毫克硫酸锰(MnSO4•4H2O)(H3BO3) 2毫克萘乙酸(NAA) 1毫克椰子水 250毫升蔗糖 20克蒸馏水 加至1000毫升注:本配方氢离子浓度为6309纳摩/升()。京都培养基(狩野1968) 花宝()1号 3克蔗糖 35克琼脂 15克蒸馏水 1000毫升 pH 5 在兰科植物中,大花蕙兰属于容易进行茎尖培养的种类。若想得到脱毒种苗则较困难。必须切取的茎尖非常小,约在300微米以下。外植体越小越难成活。作为一般种苗繁殖用的培养,大花蕙兰通常分成三步。①初代培养。使用MS或京都培养基,添加蛋白胨2克/升。目的是使采切的茎尖在培养基上能够成活,并在一定时间后产生少量的
大花蕙兰繁殖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