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朝花夕拾-16.11.17模板.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924、1925年到1926、1927年这一段时间,鲁迅的作品主要有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此外还有短篇小说集《彷徨》的后期作品。这四个部分其实是个有机的整体。这些年学术界比较重视《朝花夕拾》和《野草》的研究,而相对忽略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其实也会影响对《朝花夕拾》、《野草》的把握。我想我们今天还是应该把这四部著作统一起来看,把它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可能比孤立的研究看出更多的一些东西。一、我们先看《朝花夕拾》。或者能够从《〈朝花夕拾〉小引》里这段话进入这部作品———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当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这里所说的“纷扰”,包括“东壁……流离……挤出”,都与这一时期在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中和陈西滢们的论战有关。所有外在的“纷扰”———与“当局”、“文人学者”……的生命搏斗,都会转化为内心的“纷扰”,并且会由此焕发出一种生命的欲求:从内心深处的记忆中,寻找生命的“闲静”,以抵御这样的“纷扰”;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我想这应该是鲁迅写《朝花夕拾》的一个最基本的动因。因此,我在读《朝花夕拾》的时候,有一句话,每读一次,都会感到心灵的震撼。这就是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结尾的那一声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鲁迅心灵深处的呼唤,是他在受到外部的种种伤害以后所发出的生命的呼唤:他要回到这个“仁厚黑暗的地母”的怀里,永安他的灵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能够说,《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安魂曲”。许多人在《朝花夕拾》里所感受到的是在鲁迅其它作品中不容易见到的温馨、慈爱,或者像我曾经说过的,是鲁迅心灵最柔和的一面的显示,恐怕都是缘于这样的心理动因。《小引》中谈到文体的杂乱,也很值得注意。人们很容易就发现,鲁迅所特有的“杂文笔法”对他的散文的渗透:在回忆中经常插入对现实中的“名人”、“名教授”、“绅士”、“指导青年”的“前辈”……也就是陈源们的讥讽。这些文字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有着更多的相通。表面看起来,这都是随手拈来,顺便“刺”它一下,很容易被看作是涉笔成趣的闲笔。其实在鲁迅是一点也“闲”不起来的:“闲话”只属于陈源。这些“杂文笔法”是在提醒我们读者:鲁迅整个的思考,《朝花夕拾》里的回忆,始终有一个“他者”的存在:正是这些“绅士”、“名教授”构成了整部作品里的巨大阴影。鲁迅在《朝花夕拾》里所要创造的“世界”是直接与这些“绅士”、“名教授”的世界相抗衡的:不仅是两个外部客观世界的抗衡,更是主观精神、心理的抗衡。。。。。。。当然,在鲁迅这里并不存在着对民间与地方文化的理想化。所以在我们一开始就引用的《〈朝花夕拾〉小引》中,他在谈到“思乡的蛊惑”时,紧接着就说,“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这种回归中的质疑恰恰是最能表现鲁迅的特点的。——文本阅读:从《朝花夕拾》到《野草》钱理群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专门为《莽原》半月刊撰写的一组文章,第一篇写于1926年2月21日,最后一篇写于同年11月18日,前后九个月,和作者别的创作集子比起来,写作时间是比较集中的。其内容也很集中,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作者原来给这一组文章起了一个总的题目—《旧事重提》,每发表一篇就注明这是《旧事重提》第几篇,显然要对自己过去生活道路作比较系统的回顾。从这一组文章的构思来看,其先后安排基本上是以作者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轨迹为依据的。从1887年他初读《鉴略》到1912年范爱农之死,即从他的童年到辛亥革命之后,历时达二十多年。第一篇到第六篇主要写童心世界,第七篇和第八篇写青年时代面临的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九篇和第十篇怀念师友,回顾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篇与篇之间也约略有脉胳可寻。如回忆童年生活的那几篇有些事件或人物就安排在不同的篇章中前后出现,彼此是有些照应或关联的。第一篇《狗·猫·鼠》中从侧面提封了保姆阿长,第二篇就专门回忆《阿长与山海经》,第二篇写了有趣的“三哼经”,在第三篇就谈到那令人生厌的《二十四孝图》,接下来的三篇,从

朝花夕拾-16.11.17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