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文库42观经四帖疏讲记(下)善导大师撰著智圆法师讲解免费结缘,非卖品,禁止用作任何商业用途。目录观经四帖疏讲记(下) 1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四 133观经四帖疏讲记(下)善导大师撰著智圆法师讲解二、从“下有金刚七宝”下,至“不可具见”已来,正明地下庄严,即有其七:二、从“下有金刚七宝”到“不可具见”之间,这是说明地下庄严,有七个方面的涵义:一、明幢体等是无漏金刚;二、明擎地相,显映庄严;三、明方楞具足,表非圆相;四、明百宝合成,量出尘沙;五、明宝出千光,光周无边之际;六、明光多异色,色照宝地,随机变现,无时不益也;七、明众光散彩,映绝日轮。新往者睹之,卒难周悉。(一)说明地下宝幢都是无漏金刚体性。因为它不是有漏惑业力所感,不是坏苦所摄,所以说它是无漏金刚性。不像此方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因缘迁变之后,就会变得腐朽、破烂,最终坏灭无余。极乐世界的柱子不是这里的土木建筑,是金刚性。(二)说明这个宝幢擎起地面的情形,显示宝幢光明辉映在地面上,显出无量庄严。(三)说明幢的形状,具足八方的楞形,不是圆相。(四)表明幢体是由百宝合成,超过恒河沙数的数量。(五)说明合成宝幢的妙宝都是发光体,每一宝珠都能发出千道光芒,而且光明照耀周遍到无边际的处所。就是说它发出来的光没有一个边际局限的量,不像此方发的光有一定的照耀范围。极乐世界从如来智慧现出的妙宝体性,能够发光,而且发出的光是没有边际的。好比佛色身一毛孔的光是周遍的、没有边际,或者佛一个音声也是找不到边际的,同样,这里宝幢的光是找不到边际的。(六)说明这个光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妙色,红、黄、蓝、绿等等。这些妙色照着宝地,而且它是随着往生者的机感而变现的,无时不作饶益。这就说明如来不可思议的智慧、悲愿与众生善根和合的时候,自然地表现出各种的妙相。所以,“随众生心,现所知量”,无不如意圆满。而且都是应机作利益,任何的妙相都是契合行者的心而作饶益的。所以,这极乐世界全部都是大加持物,全部都是智慧,都是如意宝性,一接触就会得利益。这里说的“无时不益”,就是指随时都作利益。(七)说明这么多的光都散发出各种的色彩,光明辉耀超过日轮。新往生的人去看,实在难了解它的内涵。也就是没办法测到它里面到底有多少色、多少光、多少利益、多少功能,无法全部搞清楚,这叫做“卒难周悉”。赞云:地下庄严七宝幢,无量无边无数亿,八方八面百宝成,见彼无生自然悟。此处赞叹:地下具足功德庄严的七宝幢,有无量无边无数亿那么多,简直是一个宝幢的林海。每一个宝幢都是八楞形,每一个面都是百宝合成。只要眼睛见到了这些庄严宝幢,就自然悟得无生,所以力用不可思议。无生宝国永为常,一一宝流无数光,行者倾心常对目,腾神踊跃入西方。西方称为“无生宝国”,因为它都是妙宝体性,无一不如此。而且一往生以后就没有了生死。这里都是佛的无漏心所现的妙相,所以国土常然、无衰无变,叫做“永为常”。细到宝地、宝幢、宝物等一切法上都是如此。宝幢上的妙宝都流出无数的光明,行者倾心观想,常常现在眼前,这样心神踊跃入于西方圣境。又赞云:西方寂静无为乐,毕竟逍遥离有无。大悲薰心游法界,分身利物等无殊。或现神通而说法,或现相好入无余。变现庄严随意出,群生见者罪皆除。接着赞叹说:西方净土是寂静无为的安乐。此土的安乐都是有漏有为法,也就是由烦恼和业变现出来的,所以都有生住异灭的相。其实是苦性,暂时现一下,后来就没有了,一切都会归于衰灭。但是西方没有惑业的妄动造作,所以它是寂静无为的安乐,已经超出了生死界。一直神游于法性当中,所以是“毕竟逍遥”。既离开有边也离开无边,既不是实有也不是断无,一切都是从容中道,不著有无,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有边无边。“大悲熏心游法界”等六句,是说菩萨往生之后,获得无生法忍,自在无碍利益众生的情形。也就是以自在无碍的神变力能够入在法界的尘尘刹刹当中,分出了无数的身利益众生。“等无殊”,都是平等的法性的游戏,没有什么两样的。只是应着众生的心来做各种的显化,有的现各种神通来说法,有的显现相好,“入无余”,就是遍入无余,能周遍地入在一切众生界里。随意地变现出庄严来,众生一见到就能够消除罪业。又赞云,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又作偈赞叹说:归来吧!归来吧!三界的魔乡不可久留。旷劫以来一直在此地流转,六道各种的生处没有不经历过的,也就是不断地在六道里轮转。这样一个群魔充满的地方,一切所到之处,没有安乐可得,你只能听到愁苦哀叹的声音。所以这是一个苦海,处处都是苦因、苦果。从人我执里起烦恼造业,然后变出各种生死的相,需要受各种的苦。即使有一点乐受,也都是虚假的,都是苦性的,最终都是落入苦,没有一个法不是落入苦中的。因此这里无可留恋。我们已经能够这样深明大义,看到了净土和秽土天地悬隔的差别,就知道净土是唯一的家乡,
观经四帖疏讲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