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袁枚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奢华。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作者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允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解题:第一部分(1-3):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课文结构第二部分(4-5):在论述充分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遇到肯“公书”的人,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要专,归书要速。第一部分(1-3):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第1段是这一部分的首领段,先说黄生借书,缘事而发引出下面议论。第2段在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后,一连用了“天子”、“富贵人家”没有几个读书者和“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这三种常见的事实,来作初步证明;并以“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论点,扩展了论题;再以人们对于借来的东西和属于自己的东西所采取的不同态度作对比论证,证明了“天下物皆然”这个论断是有普遍意义的。第3段又以自己年少时借书之难、读书用心之专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书籍却不再读书等切身经历为有力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第二部分(4-5):在上述充分的基础上,紧扣“借书”一事,指出黄生有幸遇到肯“公书”的人,向黄生提出希望:读书要专,归书要速。第5段的作用是什么?照应开头,结束全文,也点出了写这篇“说”的目的:勉励黄允修应该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写作特色:对比论证。(1)藏书者有书不读与借书者借书苦读做对比:藏书者:“高束焉,庋藏焉”“姑俟异日观”借书者:“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2)自己做官前借书苦读与做官后有书不读对比:“故有所览辄省记”“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以上两个对比,都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3)“张氏之吝书’’与“予之公书”作对比,由此引出黄生之“幸”和作者之“不幸”的对比,蕴涵着对黄生的厚望。文章主旨《黄生借书说》这篇文章,就青年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奋发求学。古今异义古义今义古义今义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条件关系的连词假借而强假焉假的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夫人那个人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可惜值得珍惜惋惜
20黄生借书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