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傲慢与偏见》中的讽刺艺术.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傲慢与偏见》中的讽刺艺术摘要:讽刺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傲慢与偏见》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讽刺手法对《傲慢与偏见》中四桩婚姻的描写也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对这些情节中讽刺艺术的分析,我们既可以窥探到作者的爱情观,同时也能揭示该小说文学魅力之所在。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讽刺艺术爱情观《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生动反映19世纪初英国中上阶层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对爱情婚姻态度的小说。小说围绕贝奈特太太一家,描述了四起不同的婚姻,分别是达西和伊丽莎白、宾利和简、柯林斯和夏洛特、威克姆和莉迪亚,并顺带描写了贝奈特夫妇的婚姻生活。表面上,《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爱情小说,实际上,通过反讽的运用,奥斯丁批评了当时社会一味追求金钱和地位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整部小说从开场到结束都贯穿着财产、地位与婚姻这个主题。小说一开场,作者就直接用言语反讽把主题烘托出来。卷首第一句“凡有产业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看似是对事实的描述,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广泛认同。但紧接着的第二段却进一步描述道:“这样的单身汉,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言语层次上的反讽意味就昭然若揭了。这个开头影射了贝奈特太太一直想把五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有钱人的想法,因此,尼日斐花园刚搬来一个有钱单身汉,尽管人们对其一无所知,她都急着把他摆在了嫁女儿的如意算盘上了。更具体地说,不是有产业的单身汉非得娶位太太,而是尚单身的女儿总要嫁个有产业的男子不可。从这个开头开始,作者就运用言语反讽凸现小说主题,把婚姻和财产紧密结合了起来。随着情节的展开,感情的纠葛随之发展,反讽的手法也一直如影随形,最终完成了一桩又一桩的婚姻。一、柯林斯和夏洛特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是卷首这一真理的第一“反射”。奥斯汀对于柯林斯先生这个人物自始至终都是充满讽刺意味的。描写柯林斯先生的第一段话对他评价并不高:“柯林斯先生并不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一身兼有了骄傲自大和谦卑顺从的两重性格”。第二段就直接和小说主题——“婚姻”相结合了:“他现在已经有了一幢好房子,一笔可观的收入,想要结婚了。他原是想要在他们府上找个太太,为的是将来继承她们父亲的遗产时可以问心无愧。”所以小说中柯林斯先生的求婚过程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情景反讽。到了浪博恩后,他就留意起班府的女儿们,并最终向伊丽莎白求婚。他的求婚词充满了滑稽的口吻,三条结婚的理由不是为了自己,就是得益于别人的劝告和为社区立榜样,而丝毫未提婚姻的前提——“爱”。在屡遭拒绝之后,仍不得其解。这样,整个细节的安排就是针对柯林斯所用的情景反讽。并且这一讽刺并未立即结束,在遭拒两天后,柯林斯先生成功地向另一位女士夏洛特求了婚。夏洛特虽然知道柯林斯先生“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同他相处实在是件讨厌的事,他对她的爱也一定是空中楼阁”。不过她还是要他做丈夫,因为“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奥斯汀故意安排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对把婚姻当作实现个人利益的“跳板”现象的反讽。二、威克姆和莉迪亚小说的第二桩婚姻就是威克姆和莉迪亚的结合。如果说在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中,奥斯汀还有一丝同情的话,对这桩婚姻,奥斯汀是充满不满与批评的。对于两人的言语和举止,奥斯汀大量运用了言语反讽的手法。威克姆出场时给人的印象是眉清目秀、身材魁梧、风度翩翩。但随着情节的发展,其

《傲慢与偏见》中的讽刺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