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丰田召回事件自2009年底开始,日本丰田公司宣布将在北美召回230万辆油门踏板和脚垫存在问题的车辆至今,据丰田此次的召回总量已达到800多万辆汽车,远超过它2009年全球销量。于是,人们幽默地将“召回大王”这个称呼送给丰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无独有偶,世界著名品牌惠普最近同样深陷“质量门”,面对中本电脑的投诉,3·15前夕惠普迫于压力终于在消费者的节日里对“质量门”事件首次做出道歉,但对于消费者的召回或退货要求,惠普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态度……对于全球的好事看客来说,这些“质量”事件,可谓是一场可以不花钱就可以欣赏的质量监管、消费者权益保障、市场竞争联袂表演的现场版——且看政府如何亡羊补牢,消费者如何穷追猛打,竞争者如何落井下石。然而,看过、笑过之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一连串的警醒。扩张中更须注重社会责任丰田曾以其精益化管理和全球合作模式闻名,惠普也以品牌与技术领先同行,但为何会因一些组件的缺陷及安全隐患而深陷“召回门”、“质量门”,严重损害了市场信誉及消费者的信心?对此,从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角度分析,其根源应该在于企业盲目扩张和质量管理不力等内在管理出现了问题。丰田“刹车门”造成上百亿美元的损失,肇始于一个看似偶然的电脑程序差错。如果质检工程师多注意一下,如果消费者投诉后丰田的客户部门重视一点,小的弊端也许不会导致如此惨重的损失。“这并不是偶然的,本质上是丰田的运营出了问题,它扩张太快,运营意识受成本的压力过大失去了前瞻性,运营管理也跟不上扩张的速度。”3M中国运营总经理胡奋就此点评。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已公开承认:公司扩张速度过快,产品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没有跟进,可能是发生一系列部件缺陷的原因。这也印证了企业为了企业扩张和利润增加而忽视产品质量与安全,忽视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利益,而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公司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丰田、惠普,作为国际化的大公司,理应认真履行公司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赚钱作为唯一目的,应当关怀和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包括消费者利益、职工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弱化社会责任,无异于“自掘坟茔”。因为对于企业而言,产品一旦发生责任事故,一方面需要面临消费者巨额的索赔以及长时间的法律诉讼,另一方面产品的声誉将会受到严重损害。此次丰田召回门、惠普质量门事件,便是例证。除了要为问题零部件付出赔偿,最重要的是名誉受到重创,无形资产大大缩水。据测算,丰田召回的问题车辆在1000万辆以上,超过其2009年全球698万辆汽车销量的水平。丰田曾经是“品质”的同义词,而今这家汽车公司正在经历“炼狱”。面对外界的质疑,惠普对其质量问题曾拿“小强”作祟来搪塞消费者。加之惠普的冷淡应对,激起了消费者的普遍不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维权队伍中。目前,中国经济正在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在快速成长,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竞争,需要企业家关注的是企业的成长与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正比例关系。健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透过丰田召回门、惠普“质量门”事件,不得不承认产能的盲目扩张是导致这些企业今日信任、质量危机的重要原因。当然,“一味求大”的企业发展思路给我们热情高涨的中国车企浇了盆冷水,丰田危机也正警示着处在“青春期”的中国车企—
丰田召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