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陨石教学反思.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反思《天外来客——陨石》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与陨石、与自然、与宇宙进行了一次对话,用生动有趣富于想象力的语言,在介绍有关陨石的科普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对陨石来历、经历的无限遐想。于是,我在第二课时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读出韵味,并背诵;;。其中“了解陨石的知识”和“仿写句子”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三项活动,,思考你从文中了解了哪些关于陨石的知识?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指导朗读。。,读并仿照句子提问,最后写下来。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有很多不足。首先,在第一个活动中对朗读的指导很不到位。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出什么,却没有指导他如何去读,是凸显重点词语、放低音量还是柔化语气等,我都没有指明方法,也没有请其他孩子点拨评价,错失了教学良机。如果用示范的方法,由词到句,或小组竞读的方式,应该更易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增强读书的效果。其次,背诵时没能结合板书,通过梳理内容帮助孩子记忆,成了干巴巴地死背书,背死书。且背诵的呈现形式太单一了。这里可以将巩固练习的内容调整过来,先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读出理解,再背诵就顺理成章了。第三个活动“在观察中想象并提问”引导不透彻,孩子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么表述出来?每一步都应该落实,而不是急于表述,导致想象不合理甚至与观察脱节。对学生思考及交流的过程关注度还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同时,这一难点在突破时设计太高了,应该更有练习的层次性,由简入难逐步上升,学生提问会更精彩。最后,板书不够科学、美观。本来设计时题目靠左,中间用大括号从上到下依次罗列陨石的名字、来历、经历和性格,再用大括号归纳它的奇妙,写在右边。但由于我紧张导致疏忽,一开始将题目写得靠右了,所以只能在下面延伸板书。在结束时,应该结合板书再梳理一下学文的收获,这样的课才完整。以上就是我的反思,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促进我的成长。篇二:第十八课《陨石》(教学设计)[1]18、陨石(第九册)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徐汇区)吴洪雁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字;查字典理解“不速之客”的“速”的意思,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它在文中具体的意思。2、能通过具体内容的研读理解陨石是“天然史书”的含义。3、了解陨石形成的过程,并能借助板书提示练习概要复述陨石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向往。4、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讲述文中这块陨石的来历及其科学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通过具体内容的研读理解陨石是“天然史书”的含义。2、在熟读的基础上讲述文中这块陨石的来历及其科学价值。[教学准备]老师:词语卡片若干,相应的课件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推算、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2、按课后学习小建议预习课文。3、查找资料,了解陨石相关知识。[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通读全文,整体了解陨石是什么。1、板书:石师:石头我们都知道,也都见过。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种石头(媒体出示:陨石图),它的名字叫陨石。它可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2、补齐课题:21陨石,板书“陨”的拼音。师:关于这个拼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整体认读音节)齐读课题说明:揭题课题后,特意引导学生关注“陨”的拼音——整体认读音节,主要是希望通过日常教学中类似的提醒帮助五年级的学生巩固逐渐回生的拼音。3、师:现在请你把书打开,快速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课文中直接描述“陨石是什么”的句子,然后大声读一读。(媒体出示句式:陨石是。)师:我刚才听到同学们都在读这三句话,对吗?出示媒体:●这不速之客是茫茫宇宙中遨游着的一颗流星。●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它是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齐读三句话)4、指名交流句式,概括板书:流星“天然史书”礼物5、小结:现在,谁能看着板书用简洁的话完整地说说陨石是什么吗?(指名说/再读这三句话)说明: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感受奠定基础。此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且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供一个平台。6、理解“不速之客”:师:在这三句话里有两处地方出现了同一个词语,发觉了吗?(不速之客)这里的“不速之客”指的是?(陨石)出示板书:不速之客。“速”一般是快速的意思,那么,不速之客的“速”是这个意思吗?请你快速地查查字典。——请“不速之客”的意思?——不请自来的人。课文中指的是?过渡:陨石不请自来,你觉得人们对它的态度会怎样?(指名说)看来它不太受人欢迎!但,为什么又说它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是宇宙送给

陨石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