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盖·里奇导演的福尔摩斯电影中,在小罗伯特·唐尼的演绎下,福尔摩斯是玩世不恭又豪气冲天、神经质又聪明绝顶的大侦探,完全颠覆原著中的福尔摩斯形象。有福尔摩斯的地方,则必然有华生的存在。华生是福尔摩斯的好伙伴,作为一个医生,作为曾经和破案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人,他其实也想要有正常人的生活,所以他想要结婚,想要彻底远离案件神马的,但是和福尔摩斯的深刻友情让他对这个曾经和自己共同经历过无数次大案和危险的伙伴有着很多的无奈和不舍。本片最大的反派、福尔摩斯的终极对手莫里亚蒂教授,由杰瑞德·哈里斯演出。莫里亚蒂教授是柯南道尔给福尔摩斯设计的终极对手,原本是希望用他来杀死福尔摩斯然后结束连载,其有“犯罪界的拿破仑”之称,足见柯南道尔对其的推崇和美誉。莫里亚蒂教授是个高智商、高地位、有良好教育和修养的人,但是同时也是个自私、冷血、残酷而极度自恋的BT。和福尔摩斯斗智斗勇,全片直到快结尾之前都让人感觉是教授把福尔摩斯耍得团团转,福尔摩斯之于教授是翻不出五指山的孙悟空,是逃不开垂钓者吊钩的鳟鱼,所有福尔摩斯的推理布局仿佛都在教授设计之内,永远被教授牵着鼻子走。面对福尔摩斯一脸笑容、温文尔雅一副上层贵族姿态,轻蔑与看重皆有之,对自己的设计和追求无比自恋到癫狂的神情,永远大局在握的霸气。片中有个片段我印象非常深刻,教授抓住福尔摩斯用钩子钩住他之后,放了舒伯特的名曲《鳟鱼》,然后跟着曲子一起大声唱了出来,哈里斯把教授当时得意自我狂妄的神态表现得入木三分。关于配乐,这次盖·里奇没有大量采用英式摇滚,因为故事所处的背景是1890年代工业革(蟹)命期间的英国、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艺术和工业的碰撞,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悬疑激烈的故事,都无法用摇滚来表现。这次,他运用了大量的交响乐、名曲、民乐来配合不同的剧情需要。印象最深的几段音乐,酒馆追杀那一段戏用的是欢快的小提琴独奏,几个人上蹿下跳,爬摸滚打各种来,绳索、飞刀、拳脚甚至裤带一起上,虽然是追杀,但是几个演员的表现加上欢快的背景音乐,福尔摩斯和对手的对决真的让人感觉不到危险,而是各种搞笑。教授的出场里,则大部分都是有名曲或者歌剧出现,如舒伯特的名曲,如歌剧《唐璜》,一方面体现教授作为上层人士的高傲和品味(我的理解),另一方面,有的曲子也是带有深层含义。前面提到的教授抓住福尔摩斯后播放了《鳟鱼》,《鳟鱼》是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表达了“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的寓意,而在片中,由教授之口唱出,则象征了教授这个邪恶战胜福尔摩斯所代表的正义,鱼儿逃不开渔夫的鱼钩,表现了教授的狂妄自大。而歌剧《唐璜》的演出则伴随了一起重大爆炸案的发生,两者互相呼应互相渲染烘托气氛,让人跟随剧情倍感紧张。除了名曲弦乐器之外,影片里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音乐,有福尔摩斯和华生前往吉普赛部落之后,吉普赛人狂野桀骜的弗拉明哥舞曲和音乐,有苏格兰风笛,实在是非常出色的音乐效果。电影中,还有福1福2招牌式的“咏春拳”和福尔摩斯习惯性的战前脑中战术预演,火车上的激烈追杀,子弹横飞的震撼场面,工业时代的西方国家风情,浓重的英伦风格,美丽的瑞士雪景等等,无一不让人赏心悦目。盖·里奇导演的福尔摩斯故事,其蓝本并不是柯南道尔的原著,而是改编自同名漫画,所以在人物塑造和剧情方面或多或少对原著进行了颠覆,首当其冲的就是福尔摩斯的性格。前面我提到原著中的福尔摩斯是个翩翩绅士,严谨而
福尔摩斯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