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药食同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药食同源——食物是最好的养生药2017年9月,浙江省五年级小学生,首开《中医药与健康》课程,每周1课时。浙江省是首个将中医药知识列入中小学地方必修课程的省份。也就是说,浙江的小学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1年全国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提出,要把中医药知识,结合到中小学生课本里去。(因为中医药不单单是医学知识,还有背后的文化和哲学,对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很有意义。)第二,国家对中医非常重视,正大力推进。去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2030年前,要把中医药普及,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药食同源——食物是最好的养生药“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是不分的,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没有毒的放心食用,有毒的不能随便服用)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比如山楂、大枣、小茴香、花椒、陈皮、龙眼(桂圆)、红灯笼、南瓜子、蜂蜜、罗汉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不仅可以充饥、补养身体,而且能够医治一些简单的疾病。)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在得病之前乃至患病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并利用食物的一些特性,科学正确地进行食疗调补,既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又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食物有四气——调理机体阴阳寒热食物的“四气”,又称四性,所谓“四气”就好比我们的四季,四季有寒、热、温、凉,中药也有,为什么?因为中药生长在自然界中,我们的中药与自然界有统一性的,想象一下,在夏天的时候,有很多瓜果,猜:瓜果是凉性的呢,还是温性的?(当然了,它是凉性的。槐花:槐乡五月,五月,洋槐开花了!槐花也是凉性的。因为天气特别炎热,我们的植物要对抗这种恶劣的环境,要生存,所以它必需要强大,就好比我们小学生,为什么说寒门容易出现一些人才,就是因为我们贫困的环境,让他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一步步地往前走。)刚才说了,“四气”,跟我们的季节是相关的,再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人参”,那么,你可知道,他生长的环境在哪儿吗?在东北,它生长的环境在黑暗的、阴暗的环境下,正是因为它阴暗、黑暗的环境造就了它能够大补元气,大补阳气的作用。所以我们会发现中药和

药食同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