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缩短交期第一章概述一提起生产现场管理,马上就使人想到质量(Q)、成本(C)、交期(D),可见,生产交期是现场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主要目的之一。现在的中小民营企业中,还有很大部分都是把交期的达成排在首位,反而把质量、成本放在次要的位置,这也难怪,产品质量再好、成本再低,可达不到客户要求的出货期,又有什么用呢?当然,在这里举这个例子只是用来说明“交期”这个概念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我们在最后再来讨论这三者的关系。交期,在制造型企业中,一般指的是从接到客户订单至交货到客户手中的这段时间。它包括接单处理、组织订单评审、物料需求分析、生产计划排程、物料请购、采购、供应商生产、交货、生产或组装、检验、入库、出货、运输等各个过程的处理时间。在不同的行业中,交期差异很大,如汽车制造厂或机床厂,有的交期要在接到订单后的1~2年内才能交货,而在有的家具厂,从接单到交货可能只要几个小时就够了。对于交期,现在已经有人把交期定义为从接到客户订单到企业收到售出货物的货款的这段时间,因此,交期时间代表了金钱的周转。较短的交期,即表示较好的资源周转率、更有弹性地符合顾客的需求,以及花较低的营运成本。交期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真正实力的指标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同样的产品,交期越短的企业越可能拿到多的订单,在市场竞争中就越有优势,所以,如何通过管理缩短交期,就成为现场管理的一个最主要课题之一。第二章、影响交期的环节分析在一般制造型企业中,从接单到出货的整个流程如下图示:组织订单评审营销接单打样客户确认物料需求分析生产计划物料申购物料采购或外发加工供应商生产、交货来料检验、入库备料成品检验、入库生产或组装出货运输客户收货从上图可知,交期的长短,取决于上述各个环节的处理时间的长短。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希望交期越短越好,但会牵涉到公司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员、资金、设备、场地等。所以,怎样在公司资源投入与交货期之间进行平衡,尽量用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快速的交期,即通过管理来缩短交期,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题。要缩短交期,首先要对现有交期进行控制,而要想控制交期,就要先理顺现有的从接单到出货的整个生产运作流程;然后再建立标准化,把已经理顺的各个流程、环节作为标准进行固化,并要求各相关部门人员都要按此标准执行;接下来就是监督标准化的执行。最后就是根据执行结果建立责任机制,并持续改进,对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总结、分析、改进。这也实际上就是P-D-C-A管理循环的应用。以下就运用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的管理思想体系、结合现场改善的基本手法对影响交期的营销接单、生产计划、生产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并指出具体的控制点及控制方法,至于研发打样,因为对于常规产品来说,这个环节就可以省略,所以本文就不再探讨,具体的新产品开发详见《研发管理控制程序》。第三章营销接单控制营销部一接到客户的产品需求订单,就要马上处理,因为,营销部接到客户订单是企业生产的开始,就是给企业下了一个明确的生产指令;而且营销是一个企业的龙头,订单处理慢了,后续各个环节没有营销部的指令,是根本没法启动的,规范的企业,一接到单后,各相关部门必须立即围绕订单展开运作。所以,要想缩短交期,这个环节就要越短越好。但在实际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以下的现象:案例1、我们在一家家具厂的营销部稽核时,发现有一个客户订单,过了三天才下给制造中心,即这个订单在营销部就滞留了三天。经进一步追查,公司对于营销接单、订单处理是有流程规定的,但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而且也没人进行监督,查核,所以大家对订单处理都不关心,遇到哪一个审批主管出差了,订单也就搁下来了。平时只要客户不向上级投诉,也就没人知道。这样的案例,在中小民营企业中,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从上述案例可知,这样的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非常迟钝,根本就没有树立“顾客第一”的观念,而且很显然,这是一家效率低下的企业。究其原因,我们可以说,这些员工的责任心不强,那为什么员工的责任心不强?因为没有激励机制,员工处理订单快,不会受到奖励,处理得慢,也没人处罚他们。为什么没有激励机制?因为整个公司都如此,而且也没人监督,那为什么没人监督?因为没有专职稽核人员,而且流程中也有很多漏洞,没有明确规定订单在各个人员手上的可停留时间,后工序也无法判定营销部人员订单处理得是快了还是慢了,导致大家都在等待。从上述分析可知,这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问题,是体系不健全导致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导入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的“控制体系”,即建立标准化、制约机制及责任追究机制。以下就是针对该家具厂营销部接单处理的现状所采取的措施:一、建立标准化。对原有的流程进行修订、完善,明确规定了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及各处理环节可停留的时间,具体流程如下:销售订单管理流程作业流程部门执行人表单作业说明销售订单输入客户定货NG订单评审OK审核送货
缩短交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