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家族企业利弊谈.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家族企业利弊谈前些日子我在《经济学家》杂志上看到一份关于家族企业的专题报告。或因它未将优劣对比讲明白,而令人觉得有此前后矛盾。于是我顺着这个方向找来了几篇相关的论文读了一读,了解了下目前经济学界对该问题的看法--大约在90年代末,研究家族企业的数据开始多了起来,促使经济家逐渐达成共识,肯定了家族企业的优越性。经济学家的结论,虽然比巴菲特等投资者的理解来晚了几十年,但尽量中肯、只说事实。而《经》杂志中同时大谈的由会计事务所PWC(普华永道)在2014年出的(一份耗时耗力却毫无内容的)报告,延展家族企业优越性的假设,预测未来是家族企业的天下。《经》杂志将PWC和学界的结论混为一谈,是矛盾的根源。我先把PWC的推理路径简述一番:在过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家(因为缺乏数据)不掺和关于家族企业是否有先进性的辩论。这时,人们基于富不过三代的经验性判断、辅以家族企业通常管理混乱等事实,得出现代企业比家族企业有先进性的结论。到了最近20年,经济家一统计,却发现上市公司里家族控股的企业无论是财务指标还是估值都比公众持股的企业更优异。这个研究从最初的美国,扩展到欧洲、亚洲乃至非洲国家,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这个过程用时近20年)。沿着这个思路,PWC指出全球有很多巨无霸仍是家族企业(如福特、沃尔玛、希尔顿以及诸多日本韩国巨头)并以此驳斥富不过三代的观点。再基于这些年全球家族企业数量飙升(主要在亚洲、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且在采访这些企业主时,这些企业主表现了对先进管理体系的重视和对科技的敏感,PWC得出未来是家族企业的时代的结论。PWC的报告,从本质是卖方报告,是基于事实说故事的销售图册,要攻击它显然是找了软柿子捏。但有软柿子不捏实在手痒,这里分条指出它的谬误:(1)PWC首先误导性的使用了经济家的结论。经济家研究的对象是上市公司,而非民营企业。且经济家的结论是:上市公司中,创始人持有较大股权的比完全公众持股的业绩更好;创始人家族持有则略差于创始人持股;创始年代越久,该优势越不明显;持股过多或过少都趋于无效。这些结论本质是对管理者和股东利益共生的分析。另外因为上市公司公开透明,选举制和股东压力的存在,家族企业的管理制度先进性是和公众持股公司在同一个水平的。上市的家族企业与未上市的不具有可比性;(2)如果说上市的过程拔高了家族企业的管理水平,解决了家族企业管理混乱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富不过三代的问题。富不过三代的问题主要产生于管理层换代时无人可选,或第二三代上任后滥权乱投。经济家研究发现的是创始家族持股有益企业价值,而不是家族成员盘踞高管职位有益。事实上,据我经验看来,上市公司中很少有创始家族多位成员盘踞高管职位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该公司很难有长足发展,很容易变成仙股;(3)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并没有消失,甚至有可能在加速。在上市公司中,经济家的统计显示家族管理人换代会使得企业价值流失平均60%,这已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和媒体舆论多方监督下的优异成绩了。至于没有什么监督的民营企业、想来不会更好,这从巴菲特收购企业专门针对民企换届可见一斑。另外,福布斯富豪榜过去30年的变化也充分说明了遗产传承方式的富豪越来越不入流。时至今日,依靠传承的富豪多在传统行业,如超市(沃尔玛)、糖果(Mars)、化工(Koch)。想来在这些行业里,只要照规矩办事、价值毁灭并不容易;(4)发展中国

家族企业利弊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