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概况卢龙概况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明长城脚下,区位在北纬39º43′00″-40º08′42″,东经118º45′54″-119º08′06″之间。东西横距28公里,南北纵距47公里。县治古城历为郡州路府治所,明清时期为京东第一府,两京要塞,畿辅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周与五县为邻,东连抚宁,南接昌黎,西南隔滦河与滦县相望,西濒青龙河与迁安市为邻,北与青龙满族自治县以长城为界,东距秦皇岛市区82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2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32公里。卢龙县境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呈梯状西北东南向倾斜,-627米,,最高点在刘家营乡北尖山槐,最低点在蛤泊乡闫深港村北深水港。全域主要分低山、丘陵、平原和盆地四种地貌类型,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境中、北部,面积1182949亩,%;平原主要分布于县境南部,面积197562亩;盆地主要为西洋河扇形盆地,面积36602亩。卢龙县属多山的丘陵县,境内山峦丛杂绵亘,起伏络绎不绝。其北部的燕山支脉--都山山脉,西至北京市密云县,东至辽宁省绥中市,经遵化、迁安、卢龙、抚宁北部边界,昔日将此山脉总称为卢龙塞。卢龙县境北部的几条山脉,均可称为都山的支脉。卢龙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积温4010摄氏度,,相对湿度59%,平均日照2739小时,无霜期180天,昼夜温差较大。土质多为褐色砾质或砂质壤土,通透性好,酸碱度中性偏酸,含有丰富的钙、磷、钾、铁、锌等矿物质。卢龙县境内主要为滦河、西洋河、饮马河3水系18条河流,分布于西部、东北部和东南部。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构成。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4437万m³,地下水9441万m³。现有水库121座,其中小(一)型水库21座,小(二)型水库100座,总库容5746万m³。现有塘坝216座,,蓄水池128座。卢龙县现辖6镇6乡,548个村民委员会,42万人口,总面积9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万亩。6镇即卢龙镇(辖80个行政村);燕河营镇(辖35个行政村);双望镇(辖45个行政村);刘田各庄镇(辖76个行政村);石门镇(辖49个行政村);潘庄镇(辖27个行政村)。6乡即:陈官屯乡(辖34个行政村);蛤泊乡(辖41个行政村);木井乡(辖55个行政村);印庄乡(辖40个行政村);刘家营乡(辖15个行政村);下寨乡(辖37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卢龙镇。卢龙县交通便利。北京--哈尔滨,北京--秦皇岛电气化铁路,大同--秦皇岛三条铁路横贯东西。五个火车站均匀分布,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县乡两级柏油公路交织成网,102、205国道、京沈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卢龙县距秦皇岛港、山海关机场分别为70、80公里的路程,更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捷条件。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孤竹国算起,已有3600年的历史,生成了多姿多彩的孤竹文化。夷齐让国、老马识途、李广射虎等历史故事以及陀罗尼经幢、明代长城、白衣庵等文物古迹都昭示出了卢龙历史的灿烂辉煌。孤竹古国、夷齐故里、乒乓之乡、诗词大县、革命老区等系列美誉,为卢龙人留下了可圈可点的记忆。殷商时期卢龙为孤竹国地,春秋属北燕,后为肥子国。秦汉至晋均属幽州辽西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设卢龙县,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元属中书省永平路,明清为永平府首县,属直隶省所辖,1913年(民县,翌年复置卢龙县,属津海道。1928年直辖于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建迁卢抚昌和卢抚昌联合县,1945年复卢龙县治,属冀东行署。1949年8月,属唐专署。1958年11月,析卢龙并入昌黎、迁安两县。1961年6月复置卢龙县。1983年5月始,属秦皇岛市管辖。,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169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028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9032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80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6元,%;,%;,鲜薯产量468315公斤,生产淀粉93663吨。果品产量116019吨,%。,,,比上年增长19%;实现利税3340万元,%。在第六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卢龙县“一奇”淀粉、粉条被评为优秀农产品。这是“一奇”产品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农产品。卢龙在经济上如此态势的形成,来源于科学发展的谋篇布局。锁定项目建设:以几个工业园区为载体,筑巢引凤,择优发展工业项目,着力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用项目建设总揽县域经济发展大局。兴办文化旅游:凭借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培育和壮大文化旅游,进而勃兴文化产业,实现富民与强县的良性互动。得益于政府引导和商家青睐,卢龙旅游已呈现大气开局。拓展现代农业:扩大酒葡萄、甘薯、蔬菜、石门核桃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引进和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与文化、旅游、科技、商贸等领域有机衔接,从而构建现
卢龙概况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