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99459商山早行温庭筠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才思敏捷,下笔万言,为人放荡不羁,性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当时士大夫亦诋其“有才无行”。由兹屡举进士不第。后竟流落而终。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在晚唐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都是唯美诗风的代表作家。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和著名的韦庄齐名,人称“温韦”。他的词,在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含蓄,声律的和谐等方面,都有自己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词在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有着突出的贡献,被誉为“花间派”鼻祖。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羁旅诗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整体感知读懂诗意清早起马车铃响声叮当, 出门人想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残月当空, 踏寒霜人脚印留板桥上。 槲树叶纷纷落满山满路, 月光下枳树花映照驿墙。 思故乡我昨夜梦回杜陵, 春天里凫和雁布满池塘。品读分析,合作探究本首诗是如何体现“早”的?品味意象,领会意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两句诗可分解为六个典型的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叠加各组典型意象,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意象的叠加是指把几组意象串联起来,运用联想和想象,组成了一幅充满意味的画面,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古诗词中的意象叠加实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杨柳岸晓风残月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请谈谈对句“枳花明驿墙”中“枳花”、“驿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映衬,以表现天色微明,突出一个“早”字。
商山早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