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一、职业暴露的概念职业暴露是指医护、实验室、后勤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胃肠外途径,暴露于含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病物质,而具有被感染可能性的状态。二、职业暴露研究的背景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护人员在护理或治疗活动中血液暴露的危害一直受到关注。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198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制订了《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指南》,并在随后的十几年中颁布了大量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液暴露的文件。1991年美国劳动部职业安全局(OSHA)制订法规要求对暴露于经血传播性微生物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保护,各种防护措施被大量推荐。2000年11月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有关针头安全操作及防止刺伤的法令。我国职业暴露研究起步较晚。根据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护师(士),,,,,,。如果再加上其它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她)们长期工作在医院或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如血站等,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危险。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长期工作在医院或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如血站等,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时刻面临着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的危险。三、~,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我国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流行。内地诊断SARS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北京出现10例SARS病例,3人死亡,其中2人是医务人员。%(%、%、%)。北京医务人员中SARS感染,%。SARS的暴发流行,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也把人们以往并未十分关注的医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的感染,职业暴露及职业安全问题充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提醒我们倍加重视与防范。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医疗、护理与转运工作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急性或慢性患者,他们当中有的是传染性疾病患者,常常不易识别且难以防范,使得医务人员被感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如2003年我国SARS流行期间,曾发生过为抢救一名SARS患者而导致数十名医务人员被感染。说明隐藏在这一表象背后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安全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分类生物危害:HIV、HBV、HCV化学危害:抗肿瘤药、消毒制剂物理危害:运动功能性损伤(搬运重物,长时间站立操作)、物理刺激(噪音、高温、紫外线、射线暴露等)、锐器伤锐器伤:针刺伤与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不仅会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更危险的是感染血源性疾病。美国报道护理针刺伤占职业暴露的2/3,。在所有注射针头刺伤事件中,%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国内毛秀英等对1075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发生过针刺伤,,%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999年对长沙市几家大医院的441名护理员调研中发现,在1年内有83%的护士被利器刺伤1339次,平均每人每年3次。2008年杨西宁等对该院154名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针刺伤及锐器伤进行调查,发现有126名发生针刺伤和锐器伤,共585人次,%。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次针头损伤或者其他污染的尖锐物损伤发生在医疗保健部门,并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医务人员通过被污染的HIV(+)针头刺破或污染伤口,%;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感染的机会为6%-30%。(+)血进人体内,就可感染HBV;如被带丙肝病毒污染的利器刺伤,受者有3%-10%的机会感染HCV。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特点1、接触的病原未知2、接触的途径多(1)直接接触(2)间接接触(3)飞沫传播(4)空气传播(5)消化道传播(6)血液、体液传播
职业暴露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