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班级:08涉秘3班姓名:陈佳佳学号:20081011301内容摘要:《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讽刺巨作,它的讽刺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的讽刺艺术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1、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现实主义的统一;2、真实基础上的夸张;3、作者不作主观的评论,运用白描的手法达到讽刺的目的;4、善于通过人物本身言行的矛盾,使人物处于自我暴露、自我嘲讽的地位;5、将互为矛盾的事物组织到一个场面里来,达到讽刺的目的;6、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7、秉持公心,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的恰如其分的讽刺。关键词:《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真实性、夸张性;对比白描《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堪称讽刺小说的第一部作品,鲁迅先生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只有它的问世“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杰出的讽刺艺术是这部小说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整部小说的成功也正是与这一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最真实地描绘了一代儒林的真相,在冷静、如实地叙述中,使人物自身的言行构成了讽刺。《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不是剑拔弩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即如鲁迅所说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它的讽刺艺术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现实主义的统一惺元退士曾这样评价《儒林外史》:“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中很多人物都是史有原型的,这就增加了文学形象的真实感。如:马纯上取材于冯粹中,迟衡山取材于樊南仲,庄征君取材于程锦庄等。许多人情世态也都是当时社会上常见的,作者抓住了这些材料,加以典型的概括作为文学形象,这些人物巨大的概括性,又反映了时代的真实。作品的事件与场景平平常常,作品中的形象处处保持着生活本身固有的自然形态。如正在居丧的新举人范进在汤知县家的那次家宴,不过是毫不显眼的一次封建文人的聚会,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作家的刻画又很简洁未作丝毫的渲染。可是这寥寥几笔准确的勾勒,却获得了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再如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范母一喜而死等等。似乎是作者夸大的结果,其实不然。上述这些人物的言行都是作家严格遵循实际生活的样式精确地描摹出来的。范进发疯时的一举一动作者只要将他如实地描摹下来,就能形成尖锐的讽刺效果。《儒林外史》虽然建筑在严肃的现实生活中,但为了达到更好的讽刺效果,作者也作了些许夸张,但这并不妨碍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便清晰地透出了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而当人们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又觉得他仍然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第三回中写五十四岁的范进看了报帖知道自己中举以后的一段情形: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眼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一个嘴巴打将去。……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