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激扬生命》有感《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继《教育走向生本》一书后的又一力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再一次解读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激扬生命》一书中第四章教学观中指出学习小组就是生本教育重要的一环。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用不用小组形式,如何看待小组,往往是教者的理念是否放开的现象。教师满足于由自己组织的全班性的讨论,本质上还是不相信学生。实际上,小组是最重要的学习的组织形式。它上连班级,下连个体,儿童的个体学习,可以通过小组的活动得到机会,得到肯定或修正,得到表现,优化,个体、小组和班级,形成了变化无穷的学习链条。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常会担心小组学习占用课堂时间长,课堂纪律容易乱。学生一乱,课堂就失去了严谨、有序的教学氛围,打乱了老师的教学思路,而且,课堂纪律乱是教学组织能力差的一种表现。因此,我们为了寻求静,不惜收敛起笑容,压制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缺少对这一科从心底的喜爱。或是我们在教学中有小组讨论、交流等学习,但他的有效性呢? 我想,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乱而去压制,有效的小组学习,就是要教师通过指导使学生能人人参与,自信、积极地探究学习。这肯定是有一个过程的,在探究班级小组学习方面,结合他人的经验,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在编排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是不是好朋友等多种因素后形成小组。在这个小组里有一个会组织的,有一个会思考的,有一个会表达的,带着一个在学习上弱势一些的同学。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小组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小团队,好的学生有发展,弱的学生有进步。“双重身份”。比如让学生分别担任课堂、练习、讨论等小组组长,各自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分管好自己的工作,帮助小组里的其它同学进步。“合作性”。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时,要对学生的角色进行明确分工,让他们在学习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比如:让他们分别担任中队长、小组长、记分员、复查员等各负其责,每隔一段时间,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交换组员角色。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合作学习,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教育激扬生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