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溯源》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汉字溯源课程编号B英文名称TraceabilityofChineseCharacters课程类型通识选修课总学时32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学分2预修课程无适用对象全校本科生课程负责人谭飞课程简介(200字左右)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是一门普及性的人文素养课。主要讲述汉字的发展概况、汉字的结构特点,并以常用汉字为主要分析对象,在宗法制度、军事刑律、婚姻家庭、音乐舞蹈、服饰、饮食、建筑、交通、起居生活、自然状态等文化分类下,以单个汉字或一组相关汉字为单元,详细解释汉字的形体构成、形义关系和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汉字在生活中的运用,探讨汉字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和文化精神。本课程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与国学、文化学、考古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等有密切的关系。二、,使学生系统了解并掌握汉字的起源与性质、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演化规律及其记载的有关历史文化常识、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能正确地使用现代规范文字,学会分析汉字的形义,掌握容易写错、读错、用错、解错的汉字的原因及纠错方法,提升阅读与理解文献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祖国文字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形成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汉字溯源”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性认识出发,介绍汉字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学会分析汉字并能通过分析汉字解决古文献阅读、文字书写等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周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课时合计讲课实验实践1第一章221-2第二章663第三章444第四章445-6第五章666-7第六章447-8第七章66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汉字概说本章教学目的:、特点与基本职能。。本章主要内容:——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①外形方面的属性:二维平面方块型②职能方面的属性:主要是单音节语素,有时也用来记录某个无意义的音节。③结构方面的属性:表意是汉字构形的主体。此外,还有示音和区别(通常称为记号)构件。:①文字总是为记录语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是先有某种语言的存在。②无论是哪种文字都必须与它所记录的语言相适应,文字的特点必须适合语言的特点,文字的发展受语言发展制约。①是扩大汉语交际作用最重要的辅助工具②是一种社会现象③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有很强的人文性本章重点:表意文字说;汉字的特点本章难点:汉字的性质本章参考文献:《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方有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汉字的表意性和汉字简化》,曹先擢,《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7页《现代汉字学通论》,杨润陆,长城出版社,2000年7月《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苏培成,书海出版社,2001年8月《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王伯熙,《中国语文》1984年2期108《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版《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汉语语源学》,任继昉,重庆出版社,1992《论汉字职能的变化》,李运富,《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4期《论汉字的记录职能》,李运富,《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2期。本章思考题:。。?、简缩与转移第二章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与规律本章教学目的:、省略、偏旁变形和偏旁混同现象,并记住原有的字形结构。本章主要内容::图画、用以记事或装饰的符号图画是原始象形字的来源,,形体几经变化: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由形象到符号,由繁难到简单本章重点:汉字形体的演变本章难点:隶变造成的省并、省略、偏旁变形和偏旁混同现象本章参考文献:《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姚孝遂,中华书局,1980年《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65年版《隶变研究》,赵平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周有光,《中国语文》1957年7期本章思考题:?汉字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
《汉字溯源》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