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杨和平一、教学目标⒈识记重点实词,翻译课文力争做到“雅”。⒉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美感、自豪感和遗憾之情。⒊解读课文,评说课文美点所在。二、课型与课时新授,一课时三、教学方法讨论、比较、谈话四、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了解三个人物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佛道兼修)、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谢中书:“美丽风采,好学善文”。曾任“中书舍人”。康乐: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共同特点:文人雅士㈡美译课文⒈教师点拨:文言翻译“三字”要求信:准确表达原文意思达:语言规范通顺流畅雅:追求语言优美雅致⒉点拨关键词①答……书:回复……书信②五色:形容石壁色彩斑斓。③交辉:交相辉映。④歇:消散。⑤颓:坠落。⑥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⑦竞跃:竞相跳跃。⑧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⑨复:再。⑩与(yù):参与,欣赏领略。⒊美译课文:一句三译,学生翻译一遍,教师给出两种翻译,比较,理解“雅”。①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的。②高高的山峰直插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③河流两岸的石壁直立,各种颜色交相辉映。河流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④青色的林木,绿色的竹子,四季都具备。青葱的密林,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⑤清晨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乱叫的声音;清晨,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⑥夕阳快要坠落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傍晚,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⑦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⑧自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从谢灵运以后,就没有人懂得欣赏这般美丽的景色了。㈢美读课文⒈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的读书中获得启示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①读书要忘我;②读书要声情并茂。⒉美读课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⑴读出层次。⑵读好两个“之”。⑶读好最后一句话。㈣美说课文⒈教师给出两个范例:用“中心句+诠释”说课文之“美点”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