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正负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2、在表示人数变化、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相反意义的量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符号化思想。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记录表,温度计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一)数据描述,引入负数::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板书:“数”)。:昨天我从学校了解到,我们学校去年转进来15名同学,转出去10名同学,(板书15、10)如果这样来表示,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预设:不成,无法表示出是转来的还是转走的。:你们有什么办法把转来的和转出去的情况表示清楚呢?(学生发表意见,教师随之板书学生的办法。)预设:进1515+15……出1010—10……监控问题:(什么意思?可以吗)小结做延迟评价: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有的用文字,有的用箭头,有的用数学符号……都能清楚的表示出转进来和转出去的情况。不同的表示方法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都是成对儿的,意思相反的)(二)调动原认知,:想一想(手势学生情况)转进来和转出去的意思正好是……(相反),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事儿吗?(学生举例,教师随之板书)预设:收入2000前进3米上升5米赚……支出1000后退6米下降6米亏……(三)介绍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相反意义的量,而以前我们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只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这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呢?因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到400年前数学家吉拉尔创造了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进行方法筛选比较现在你们再来看,哪种办法好?说说你的理由。(当我们把原有人数当作0时,用数学符号这种办法既简洁、又清楚、还准确、更统一)所以说数学符号语言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语言。二、。师:这里用到的加号“+”知道叫什么号吗?(叫正号),这样的数叫正数。减号“-”呢?叫……(叫负号)。这样的数叫负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同时板书:正数和负数)。为了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在前面加了+,-这样的数学符号。:会读吗?读+15.-10。表示什么意思?:刚才大家说到的,这些相反意义的量,(指向学生说过的相反意义)能用正数负数来表示吗?随之改板书。:这个数(36)是正数还是负数?(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认为是正数,有的认为什么数都不是。)师:你怎么认为是正数?(36是正数,因为可以把正号省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哎,正号能省略,干脆,我们把负号也省略了?(不行)怎么不行啊?(那就又没办法区分了
正负数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