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备考启示.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07年高考全国卷文综政治试题分析及高考启示武汉市民族、二七中学熊家华2007年高考已经结束,综合考生反映,估分的状况以及试题内容来看,今年高考的文综政治试题的难度应该是比去年稍微加大的,在命题的内容与形式上,与往年相比,呈现出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不回避热点问题,但回避了常考热点政治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回避热点问题,今年的政治试题因袭了历届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没有回避一些比较突出的热点问题,如消费税目的调整、台海地震、社会保障、民生问题、熊猫烧香、对外贸易等,应该说,今年的政治试题的命题,仍然贯彻了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条主线。但今年的政治试题同时表现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即回避了常年的热点问题和大家都普遍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三农问题从2000年到2005年连续考了6年,而且一般是作为重大的时政材料,以非选择题(第38题)来考,但在今年的试题中则很少涉及,只是在选择题第32题中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背景材料,考察了政治常识中关于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应该,这是很多战斗在备考第一线的老师们所没有预料到的,这也给我们新的备考启示:即在热点专题的复习中,要正确处理“冷与热”的关系,关键是要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正确把握问题的切入点,才能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因为任何热点问题都只是以材料形式呈现的,而考查的则是学科主干知识,因此,完整、准确、系统地掌握主干知识,是政治考试成败的关键,有此前提无论热点材料如何变化,我们都能做到:“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巍然不动。”二、重视主干知识的考察,但是重理解、运用、能力培养,轻背诵、记忆受题量的限制,今年的政治题目并未增加,但它所覆盖的知识面很广,仍然重点考察了学科主干知识,试题中,既有记忆背诵性的,也有理解和应用类的,但明显后者比前者的分值要多得多,从客观题来看,第24题要求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来换算两种商品之间的兑换比例,第27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就是最好的佐证,从主观题来看,象2005年考查国际新秩序的内容这类题在高考中已经绝迹,这次考试重点考查了考生的四种能力:描述事物的能力,理解知识和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辨证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辨证思维的能力,而且还重知识的再生和运用,有些答案是在课本中找不到的,如第28题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第30题药物配伍禁忌问题的启示,这些答案是教材中没有的,而且这也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一个趋势,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历届高考中都有出现过,比较典型的就是去年高考中一道关于“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的关系的一道选择题。政治试题的这一变化给考生和我们的老师都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其一、那就是我们的考生在平时的学硬背,更要着重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虽然在我们的备考中有“死去活来”的说法,但“死去”向“活来”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只有死中有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才能有生机,这也是理性认识为什么比感性认识要深刻得多的原因;其二、就是我们的老师在知识的讲解中,不能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表面,而应该将主干知识向下进一步的挖掘,而且要挖深、挖透,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平时要多学习、多思考。三、主观题的考查上有新的特点今年政治主观题依然考查了学生解读和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

备考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q93485240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