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教育是陪伴〔摘要〕本文从教育实例出发,阐释了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怎样的陪伴才是有效的陪伴进行了分析,并对有效预防青春期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家庭教育;陪伴;亲子沟通〔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5-0078-03 作为一名中学心理教师,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问题,我常常问自己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是什么,要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该从何处下手。在几年的观察中我发现,学生的问题应该回到家庭去寻找打开心结的钥匙。这学期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更让我确定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首要课程,父母有效的陪伴才能让一些青春期不良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或得到妥善的?理。一、心的教育从陪伴开始阿东是一名初二男孩,进入心理教师的视野是因为有一天他母亲来到心理咨询室,向心理教师诉说了很多之后提出希望心理教师能全天陪同孩子,有针对性地对她的孩子随时进行咨询,以尽快找到孩子改变的突破口。为了表达诚意,阿东妈妈还说只要心理教师能随时陪着她的孩子给予辅导,她可以按小时全天付费。很显然这位妈妈并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和原则,但她迫切的需求让我对她的问题重视起来。通过与阿东父母、班主任、年级组的交流得知,阿东小学时表现很好,进入初中后,情绪管理能力差,常因为小事和同学发生冲突;没有规则意识,课堂上随意走动打闹,不听父母和老师的劝,我行我素。多次因违反学校纪律受到批评教育,最近又在班级与同学吵架后动手打人,根据学校纪律被要求回家反思,回家后就不愿意再来学校。一个典型的叛逆、自我中心、厌学、任性的问题少年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儿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最着急的人自然是父母,自从得知儿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之后,阿东父母经常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一直奔波于找班主任、科任老师、心理教师帮忙教育孩子,而儿子却拒绝接受来自身边的所有关心和帮助,依然我行我素。和孩子母亲交流过程中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孩子本质很好,是我们以前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以前忙于工作疏忽了对他的关心,基本上都是随他自己。现在我都辞掉工作了,专门处理他的问题,但好像已经晚了......”母亲的语气中透露着满满的后悔、无助和伤心。作为心理教师,除了给予她充分的倾听、理解和支持,向她解释清楚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作用,给一些简单的建议之外,一时间真的很难帮助她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看着这样一位辞掉工作全心来陪伴孩子却束手无策的母亲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教育过程中该怎样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现在很多80后90后都成为了父母,他们是在激烈的竞争和社会迅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有着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追求。成为父母后很多人无暇照顾孩子,直接把孩子扔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祖辈退休后也非常乐意照顾可爱的孙子,但爷爷奶奶的爱永远也无法替代父母的陪伴。从孩子出生到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经历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建立和分离焦虑的处理、会经历很多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会遇到很多属于他们人生的第一次,而这些都是需要最亲近的父母和他们一起去面对的。除了祖辈的爱无法替代父母之爱以外,隔代教育中的溺爱也是普遍存
最美的教育是陪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