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案例分析汭丰乡中心小学一、调查背景:“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留在当地小学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难以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消极逃避,遇事畏缩不前;有的劳累过度,不能健康成长;有的心理失衡,即将误入歧途,等等。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对我校44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从学生中收集了大量的原始素材和真实的数据,进而对素材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炼,力求从中找到有效对策。二、调查过程:我校六个年级共10个班414多名学生,我们通过调查,全校留守儿童共计212名,其中女生98名。我们采取了抽样调查、样本分析办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采集案例48例,其中女24人,男24人。在问卷、谈话、走访中,校内情况主要了解了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情况、师生相处等方面情况,校外主要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在家表现等方面情况,历时两周时间。三、现状分析:在了解走访中,一个个稚嫩的脸上总是挂着几分哀愁,一个个不同孩子,却又存在着相似的经历和遭遇,父母出外打工,或寄宿在亲戚家,或由爷爷奶奶照顾,生活上自理、心理上自卑、性格上孤僻、学习成绩低下。主要表现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有135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66人;单亲和孤儿有21人。这些孩子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有可能发展到性格缺失。特别在身心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他们的很多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学校、影响社会。据调查,崾岘村在本校上学的学生共有25人,就有25人为留守儿童,他们长期在本村寄宿,相似的境遇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和其它同学不相往来,一段时间内有发展成拉帮结派的趋势,如果不是老师及时干预,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在48名学生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有36人,占全部的75%;无人监护的有5人,%;其它亲戚监护的有7人,%。在监护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学生难以均衡发展;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引发纠纷;没有人监护的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五年级学生郑红强,母亲忠厚老实,父亲外出打工,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母亲很难管教,该生在校内外表现差,学习成绩低下,而且逃学、偷盗、破坏社会公共设施,让老师扼腕叹息而又无法可想。。汭丰乡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品不高。所以留守儿童的生活十分困难。外村的留守儿童每周步行回一次家,要背够一周的馒头,连菜也没有,一周内也很少有人来为他们送馒头衣物。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什么零花钱。遇到生病或买学习用品,由监护者通过调查后给以极少钱物。很多留守儿童面黄肌瘦、衣着破烂,基本生活无法得到满足,正常成长所需的营养补充无从谈起。如六年级一班学生任丹丹,家住汭丰范家洼村,那里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落后,村上没有学校。父母均外出打工,她和弟弟只好寄宿在学校附近的一农户家里,姐弟俩的生活起居完全自理,上下顿都靠亲戚给他们捎来的馒头充饥,十分窘迫。四年级学生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