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国际学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是强调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仅仅着眼于对课文的理解;在布置作业时,也不能只注重文字摘抄和解题训练,必须赋予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课题。如专题采访、调查报告、小制作、社会公益活动、汇报演出、主题绘画、摄影活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作业内容。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我长大了》、《拥抱春天》、《妈妈好辛苦》、《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注意内容设置的综合性和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并根据小学四年级孩子的特点,融合我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实施这些活动。就是要给孩子们一种自由——去亲近大自然,去感受生活,去做孩子天性中想做的事。一、活动带给学生的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在《走进春天》这个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到学校的花园、蔬菜地、操场等地观察自然的变化,甚至在下春雨的时候,跑到蒙蒙的雨中亲身去感受春天。孩子们用图画和文字生动地记下了他们的感受——“梧桐树绿绿的叶子,阳光一照,上面很滑,就像涂了一层油。”“寿星桃开花了,一簇簇红红地坠在枝头。”“蚯蚓在草地里活动,下雨前操场上被它们钻出一个个小洞。”这是孩子们认知的提高。“我真想拥抱春天!”“我希望世界永远是春天!”这是发自孩子们内心的情感体验。孩子们通过活动,得到的并不仅是认识了几种花草,发现了一些虫子,更多的是情感上慢慢建立起的那种对自然的亲和力。他们感受到了自然,热爱自然,这美好的情感促使他们去爱护花草,去保护自然。如活动后,我们班上自发地组成了一支小小的护花队,利用下课和放学的时间去爱护校园的花,保护校园里的春天。二、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第八册的练习中,孩子们都遇到了课本上找不到,但他们却很感兴趣,想迫切知道的知识——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是怎么来的,有哪些传说?各民族人民过节时有哪些习俗,举行那些活动?这些问题,都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索心、求知欲。为了完成一份他们自以为出色的作业,他们开始学会自己去寻找所需要的知识。他们知道,要想获取这些知识就得采用多种途:上网是个好办法,图书馆也是个好去处,爸爸、妈妈也是好老师;《十万个为什么》丛书里“为什么”最多,他们学会了分辨哪个问题在哪本书中可以查得到,还知道把和自己参加的活动有关的“为什么”全划出来。当他们在小组交流课上讲解那些“为什么”时,尽管有些问题还不十分明白,但他们仍然很自豪,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寻找到的知识。他们还学会了认真听取小伙伴的发言,为了一份小组作业,他们讨论,甚至争吵,慢慢学习着彼此间要协作,课堂上开始出现了学生间的交流、学习、启发。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学习,这使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被拓宽。很多学生惊呼:原来除了课堂上所学的东西,还有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学习兴趣来了。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能力——主动获取知识,为着解决问题而去多读书。三、活动的根本在于尊重生命并提高生命的质量。在《妈妈好辛苦》的活动中,要求孩子们每人带一个生鸡蛋,装在口袋里,为了让孩子感受一下孩子生下之前,妈妈的辛苦。孩子们上课带着,做操带着,体育课带着,下课都不敢出去玩,那份小心翼翼的劲真让人感动。一天下来后统计,全班53名同学只有13位使鸡蛋完好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