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之寿县古城文化我的家乡——寿县,是一座历史古城,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它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是隶属六安市的一座县城。寿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寿春、寿阳、寿州,素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自古及今,这片深厚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有句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所以寿县的饮食文化有必要也介绍一下。中华饮食文化世界独一无二,人们赋予其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讲究饮食的氛围和方式。寿县的特色食品品种繁多,味道各异。地方特产有“大救驾”、八公山豆腐还有回王鱼等等。当然,这些特产是有些名堂的。所谓的“大救驾”舒相传赵匡胤攻打南唐时疲劳过度、茶饭不思。有个厨师用上好的白面、白糖、香油、青红丝、核桃仁等材料做了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急流漩涡状。赵匡胤只觉一股香气袭来,再看桌上摆着的点心形状美观,不觉心动。他拿起一只放进嘴里,只觉香酥脆甜十分可口。再仔细看那馅心,有如白云伴着彩虹一般美丽清爽,于是一连吃了许多,身子顿觉增加了力气。此后,他连续吃了几次,很快恢复了健康,还率领军队又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不时谈起南唐一战,对在寿县吃的点心总有念念不忘之意。他曾对部下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它从中救驾呢。”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被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就在寿春城边。刘安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豆腐”。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刘安也于无意中成为豆腐的老祖宗。寿县节庆庙会很多,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城北四顶山举行的庙会,它是寿县及周边地区人们来此祈愿祝福的盛大庙会,它既保持了寿县的传统风俗,又吸引了本地区及省内外的大批客商云集与此,发展成为“3·15物资文化交流大会”。此时满山遍野梨花盛开,游客可以欣赏八公山胜景“梨香雪海”,可以到碧霞元君庙(奶奶庙)为家人亲友祈子祝福,还可以到商品交流区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另外寿县还有二月十九正阳关玄帝庙会,正月十五的隐贤集龙灯会等等。当然还有,我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每年农历二月二都有舞龙表演,下面我会有介绍。每逢盛大节日及政府和地方庆祝大会期间都要办灯会,在灯会上可以欣赏到具有寿县地方特色的龙灯、插花灯、花鼓灯及抬阁、肘阁表演。寿县毗邻淮河,背倚八公山。拂去岁月的尘烟,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迫于强大秦国的威逼,迁都寿春,楚汉文化的精髓因此开始了丰厚的积淀。走进投资3000万元、目前国内县级最大的博物馆,大量的楚国出土文物,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余件。寿县是楚文化的故乡,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古战场,并且寿县人文荟萃。春秋时楚国令尹孙
我的家乡——寿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