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跨越式跳高。(2)游戏:①单(双)脚跳藤圈接力,②跳四方橡皮筋接力。(一)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田径教材的跳跃项目之一。本课时的跨越式跳高学习是初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掌握的各种跳跃能力为基础。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跳高技术的基本知识。 跨越式跳高按动作结构可以分为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四部分。通过学习,交互讨论,使学生基本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习跨越式跳高不但能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力,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还能培养勇敢、坚定、果断和自信的意志品质。 我在教学中,要抓住跳高这个项目的“胜利是以失败而告终”的特点,向学生灌输“只要从失败中走出来,就能越过新的高度”的理念,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体现新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渗透《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学校保护”中“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思想。(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身体骨骼、肌肉、韧带、关节处在快速增长时期,这阶段学生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体能恢复快特点,加之争强好胜,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犊不怕虎的性格,正是开展体育锻炼黄金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条款的渗透。(三)场地器材:跳高架6副、藤圈54个(教师自制)、录音机一台、橡皮筋10条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目标: ①本课“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②能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弹跳力。 ③在跨越式跳高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获得自尊和自信同时进行相互合作,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助跑轻松自然,起跳有力。 难点:助跑、起跳、过竿要协调性。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促使教师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中退出,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着改变。教师的教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学习时间和空间。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尝试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面对着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生,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参与,指导学生学与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使用交互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和游戏竞赛法等教法。四、说学法指导: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注意做到:(1)引导学生选择和小组创编发展跳跃能力的方法。(2)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高度。(3)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五、教学程序: (一)激发学生兴趣、热身与导入阶段。(约8分钟)1、组织教学:(2钟分) ①体育委员整队。②师生问好。③宣布本课目标及内容并强调安全意识。 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尽快进入课堂状态,杜绝运动损伤的发生。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活动,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2、游戏:“剪刀、石头、布”(3钟分) 准备活动要新颖、有趣味性,用“剪刀、石头、布”游戏取代单纯的徒手操练习效果更好。有手脚并用配合、自由组合练习,体现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一种很愉快的心情下进行游戏,达到运动准备的目的,为后面的课做好生理和
跨越式跳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