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放飞蜻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简笔画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画简笔画(1)老师画的是什么? 板书:蜻蜓(2)引导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3)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放飞蜻蜓”,板书:放飞 3、齐读课题,引导质疑。为什么放飞蜻蜓?,认识生字词,理清顺序。 1、图文对照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图画,再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孩子们陶行知捉谈放)三、出示文中生字词以各种形式认读、纠正字音。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哪几段写捉蜻蜓?哪几段写谈蜻蜓?哪几段写放蜻蜓?2、过渡:我们的教育家陶先生到底给孩子们谈了蜻蜓哪些方面的知识,使得孩子们将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又放飞了呢?五、精读感悟,深化理解。1、出示要求:(1)以小组读一读2——10自然段。(2)以小组合作,在2——10自然段中找到有关蜻蜓的知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2、指名小组交流学习结果,读相关内容。(益虫成千上万看清虫子保持平衡调整方向)(1)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找到有关语句)(2)找出描写陶先生动作和神态的词语,用耐心和蔼的语气读一读陶先生说的话。说说从陶先生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循循善诱和蔼可亲)(3)说说“七嘴八舌”的意思(4)齐读1——6自然段。(5)陶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们蜻蜓是益虫,它的眼睛、尾巴的作用?(6)蜻蜓点水是它在生儿育女——产卵,蜻蜓真的会吃自己的尾巴吗?请同学们查查有关资料证实一下吧。(7)引导分角色读7——10自然段。3、通过2——10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过渡:陶先生给孩子们讲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目的是什么?4、默读第五自然段。(1)孩子们听陶先生谈蜻蜓时是什么神态?“入神”是什么意思?从“入神”一词说明了什么(2)陶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们把蜻蜓放了,而要
放飞蜻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