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鲁山县境内共修建大中型水库4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座。淹没影响耕地110594亩,拆迁房屋455509m2,搬迁居民20654人,他们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移民问题十分重视,采取了许多扶持措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水库移民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近年来,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2006年5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17号)(以下简称(国发〔2006〕17号文件)),明确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完善了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以及后期扶持标准、措施、组织领导等。扶持意见的实施将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为了把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河南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在广泛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移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南省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豫政〔2006〕57号),并以平顶山市鲁山县为试点,通过试点,摸清情况,取得经验,理顺思路,编制后期扶持规划,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指导全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鲁山县人民政府在省、市政府移民办公室的领导下,2006年9月,成立了鲁山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动员组织县、乡(镇)、办事处、村、组的主要技术力量,全面开展后期扶持规划工作。鲁山县规划核定农村移民共30148户,84557人。通过移民意愿调查,最终采取直补现金的扶持方式。按照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的标准,;按照国家五年一规划的原则,,扶持资金由国家统一筹措。°14′~113°14′,北纬33°34′~34°00′之间,在河南省中部偏西。东邻叶县、宝丰,西接嵩县、汝阳,南毗方城、南召,北靠临汝和平顶山市西区。县境东西长90km,南北宽44km,。辖3个镇和19个乡,547个行政村。据统计,鲁山县境内有汉、回、蒙、彝、壮、土、白、藏、满、维吾尔、朝鲜、仫佬等19个民族成分,共233888户,847100人(2005年末统计资料)。鲁山县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7月最热,℃;1月最冷,℃。℃(1976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69年1月4日)。年平均降水量900~1100mm,6至8月为雨季,占年降水量的53%。无霜期年平均209天。鲁山县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粮食作物一年两熟。主产小麦、玉米、谷子、水稻、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有烟草、麻类、芝麻、油菜、花生、蓖麻等。根据2005年末统计资料,耕地总资源32421hm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0659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7240hm2,粮食总产量179044t。,,,,。鲁山县水资源丰富,沙河由西往东穿越县境,两岸支流如叶脉分布,构成良好的水利条件。1956年开始修建水库和配套灌渠,1958年后,水利建设高速发展,修建了一些大中型水库,对发展农业、渔业、电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大的水灾。,其中大型2座,中型2座。(1)昭平台水库(大型),位于鲁阳镇西12km处的库区乡,它是沙河上游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控制面积1500km2,%。淹没面积62550亩,淹没耕地33700亩,搬迁人口17259人。工程于1958年5月兴建,1969年6月基本竣工。2后又经过几次加固,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108m3;,×108m3。最大泄量143m3/s,设计灌溉面积100万亩。水电站厂房位于坝后右侧,装有发电机组4台,装机容量6160kW,一台为1360kW,其他三台均为1600kW。昭
鲁山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