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永平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doc对永平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摘要]永平县七屯村新农村的建设应以龙头产业为抓手,培植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经济;以村庄和庭院环境建设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以社会事业为重点,解决群众文化、教育、医疗问题;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树立社会主义新村风;以民主管理为突破口,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农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环境。[关键词]永平县七屯村新农村建设思考永平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6年以来,县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冃标耍求,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抓两头,促中间"的新思路、新举措,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把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和小康示范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先后完成了27个行政村的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866”工程,启动了石家村、七屯村等的小康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家扶贫办和省、州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但就全县的新农村建设而言,当前还存在许多怵I难和问题。现就七屯村的小康村建设作以下探讨。一、七屯村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儿年来,永平县委、政府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一头是针对贫怵I面很大,贫困程度很深的村,实施千村扶贫、百村整村推进。另一头,对经济发展较好、但乂为数不多的村,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就全县的大部分农村而言,当前还存在一些共性的怵I难和问题:一是大部分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缺乏,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民自身资本积累不足,生产缺乏后劲;四是农民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偏低,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五是农产品粗放发展,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六是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七是村镇建设无规划,人居环境条件较差;八是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九是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以小康示范村博南镇七屯村为例,除上述共性问题外,目前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群众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家各户忙生产、忙生意,忙于自家的经济建设,自觉参与集体劳动、公共事务的吋间越來越少,导致久而久Z就形成开会难召集,集体活动、公益事业活动难以开展,群众对公共事务不关心,意识淡薄;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各吹各打各行其是,没有形成规模;三是农业科技生产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村庄狭窄,道路不畅,房屋建设无序,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较差;五是群众文化生活缺乏、医疗卫生条件差,社会保障难以保证;六是无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组织发展困难。二、对抓好七屯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一)以龙头产业为抓手,培植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建新房、修街道,它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七屯村作为永平县城郊结合的半山半坝区,经济收入主要是种植业方面的茶叶、蔬菜、粮食,养殖方血的猪、畜禽、肉牛,还冇一部分劳务收入。虽多元化,但均小而散,没冇形成规模。通过充分调研,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以上这一冃标,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小康示范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在农业内部挖掘潜力、在农业外
对永平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