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与改造研究》第3期)罪犯改造文化研究叶扬(广东省阳春监狱,广东阳春,529615)中国有几千年的法制史,有丰富多彩的监狱文化,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监狱工作的迅速发展,以文化人已经成为当前监狱工作的热点课题之一。回顾新中国监狱发展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更加重视监区文化建设,司法部将这些实践活动上升为规章,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6月13日,司法部令第79号)中设专章,即第五章《监区文化》。近年来,文化建设不局限于监区,提出“监狱文化建设”和建设“文化监狱”等更高层次的理念,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监狱文化内容广泛,本文只对罪犯改造文化进行专门研究。罪犯改造文化概念罪犯改造文化是指在改造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的总称。基本特征:(一)民族性。我国从古代的“皋陶造狱律法存”、★作者系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特聘心理矫治专家、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理论研究带头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高明监狱副调研员。薛梅卿主编:《中国监狱史》,群众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2页。秦以前的夏台、圜土、囹圄、狴犴,到后来的监狱等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监狱文化。比如,我国监狱最早关于对罪犯进行教化的思想,据《周礼》记载:“以圜土聚教罢民”,将社会的危险分子关押到“圜土”(即监狱)去实行教养。(二)地域性。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罪犯改造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更加明显,山东省的一些监狱用“儒家文化”改造罪犯形成特色品牌,江西省部分监狱用“红色文化”改造罪犯,广东部分监狱则用“岭南文化”改造罪犯建立模式等。(三)多样性。罪犯文化具有多样性,从形态上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种形式;从内容上有文体活动、歌舞晚会、书画比赛和征文活动等多种方式。(四)时代性。创新发展是罪犯文化的灵魂,新中国监狱工作从解放初期的以集中教育为主,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分类教育,再到现在提倡个别改造,时刻都在发展变化。过去犯人唱歌就是比较时髦的文化活动了,当下,不但许多监狱建设了大型的狱内文化广场,并细化到罪犯监舍“走廊文化”和“床头文化”等,逢年过节,还举行全监性大型文艺演出,规模不断扩大,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五)特殊性。罪犯文化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总体上是法文化的范畴。罪犯文化在监狱特定的环境中形成,是为监狱的安全稳定和提高改造质量服务的法制文化,具有鲜明的法制指导性和服务于改造的目的性。罪犯改造主流文化一、罪犯主流文化概念和特点罪犯主流文化是指在改造过程中,受到监狱机关大力倡导的,起主要影响的改造文化。基本特点:(一)传承性。新中国罪犯改造的思想文化中,比如,人是能够改造的理念,劳动改造人的思想文化等一直被传承下来,并不断发展完善。(二)倡导性。监狱大张旗鼓地倡导罪犯主流文化,比如在罪犯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娱体育活动和书画文化活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占领罪犯改造阵地,丰富罪犯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正气,提升正能量。(三)教化性。罪犯主流文化对罪犯具有教育、感化、矫治等多种改造功能,比如,罪犯改造行为文化,对罪犯改造行为起到导向、约束、激励和养成作用,是再社会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四)发展性。监狱文化中的传统与现代,主流与非主流都是相对的。历史上许多传统文化是某个时代的主流文化,比如儒家文化,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时儒家文
叶扬:《罪犯改造文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