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简述二七纪念馆红色旅游教育意义.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简述二七纪念馆红色旅游教育意义[摘要]郑州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策源地之一,素有“二七名城”的光荣称号,“二七大罢工”为郑州增添了革命和光荣的色彩,“二七精神”也成为郑州城市文化的核心内涵。本文就中原红色旅游中的一颗明珠――“二七名城”二七纪念馆的概况以及红色旅游教育意义进行简述。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郑州;红色旅游;二七纪念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6-0052-02 郑州二七纪念馆是中原名城的一张金色名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仍雄姿勃发地耸立于昔日长春桥和普乐园的旧址上。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它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社会职能,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在仰慕中感知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脉搏,在凝视中聆听到当年被压迫、被剥削劳工的愤怒呐喊。郑州二七纪念馆由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和铁路工人夜校组成,50多年间,来这里参观的各界人士及国际友人已有400多万。在其担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传统教育基地”的同时,一直是郑州市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如今,地处商业中心的二七纪念馆,以古朴、庄重、典雅的形象,承载着历史的重任。在郑州的城市发展中,二七纪念馆对郑州的文化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七纪念塔是郑州革命城市的标志和象征。30多年来,纪念塔感受了人民群众政治脉搏的跳动,接受了一次次政治风云的洗礼,它以接待数以千万计国内外参观者、不断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来树立自己的形象,逐渐走向文化传播的前沿。二七纪念塔是郑州革命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它昭示着郑州的革命精神,人们已经把它和二七革命精神等同起来。郑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河南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和第一客源地。早在3600多年前,商汤就在这里建都,成为我国现已考证的最早都城。这里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和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国确定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的二七纪念塔和二七纪念堂,位于二七历史文化名胜区中,由二七纪念塔、二七广场、二七纪念堂和工人夜校等革命纪念地组成。一、二七纪念馆修建史及概况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普乐园举行,由于大会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为了争人权、争自由,总工会当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于2月4日午时举行全路总罢工。这天,郑州首先拉响了大罢工的第一声汽笛,揭开了大罢工序幕。2月7日,军阀对江岸、郑州、长辛店等地的罢工工人实行血腥屠杀,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为了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在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牺牲的“二七”烈士,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铁路工人的斗争精神,1951年,郑州市政府在当年总工会成立旧址普乐园兴建了二七纪念堂。在烈士汪胜友和司文德牺牲的长春桥旧址兴建了二七纪念塔。当时的纪念塔建在刚刚扩建的二七广场中央,塔身通体为三角形木质结构,并在塔顶竖立五角星,塔身周围饰以松柏、花坛和草坪。经过慎密的规划和设计,纪念塔于1971年7月1日,在原木质塔的旧址和基础上,重新进行动工修建。新塔于同年9月29日落成

简述二七纪念馆红色旅游教育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0-02-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