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实干科学发展创百强-----我眼中的新茌平李庆振五月的大地,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发。走马茌平县城乡,感受到的不仅是阵阵春风四处吹拂,还有如火如荼的建设所带来的茌平新面貌:“一站式”报销缓解了农民看病难题,公路修到村前村后,城市新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看病不用愁,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民生工程,建起104家便民医院,缩小了农村医疗卫生覆盖半径,让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我县还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由县财政投资130万元,完成了25处县、乡级定点和49处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并与县农合办实行资源共享,实现了农民“五分钟就医圈”,仅去年一年我县农民报销医疗补偿款达4078万元,。我县切实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一项惠农利民的政策,新农合让农民病有所医,给不少患病农村家庭解了燃眉之急。“硬”路促致富。“以往没通路的时候,每到下雨我们就穿着胶鞋,推着车子往外送货。”家住菜屯镇的张上海回忆道,“现在公路通道了村前村后,家门口就能搭上村村通客车,我们的小日子过的越来越甜了。”我县切实把“村村通”当成惠民工程来抓,,修建农村公路2000多公里,改造、新建大中桥梁14座,桥涵370余座、水利危桥218座,814个村庄连珠成串,直接受益群众达到50多万人。同时,全县还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5处乡镇客运汽车站,设置候车亭43个,安装候车站牌375个,全县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千米有公交”,有效解决了农民、农资的出行难问题。熟悉茌平的人都知道,30年前,她还是一座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县城,如今已“长”大到2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不足5万人增长到13万人,人均住宅面积由不足7平方米增长到27平方米,城市道路由10几公里增长到100多公里,城建投资由30年前的年均不足百万增长到现在的几个亿,从“半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
李庆振 交通征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