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经验交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陈刚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党员的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大为提高,民主意识,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等许多适应时代和历史发展的观念明显增强,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因公或因私外出的党员,异地安置的离退休党员和外省外地流入的季节性民工中的党员等,数量越来越多,流进流出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如何有效的加强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使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脱离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真正做到“流动不流失”,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按党员的行业性质,进行区别分类。要想掌握党员流动的原因和去向,首先要做好对本单位党员基本情况的登记造册工作。一是要登记好本单位党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每个党员的性别、族别、职别、出身年月、工作时间、入党时间、文化程度、家庭成员及其住址和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把党员按在岗、离退休、异地居住或长期在外打工等情况,划出类别,分类登记造册;二是重点做好易外出党员的登记,如离退休党员、不在岗党员和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三是要做好对外来临时工、季节工、或长期工中党员的登记。只有摸清了党员的类别及其基本情况,掌握党员谁易外出,才能对流动党员实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党员外出流动不流失。二、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党员外出报告制度。党员外出时,要对支部报告外出的时间、地点、原因和联系方式等,以便在其外出后,能够与支部保证联系,及时互通情况。二是建立流动党员联系户制度。对外出3个月以上的流动党员,在外出前,支部要指定1至2名党员为其联系人,具体负责向其通报单位党支部活动的一些情况,并了解其外出期间的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和健康等情况。三是建立党员外出流动前谈话制度。党员因事需外出,党支部要指派其联系人与其进行一次外出前的谈话,教育其在外要遵守党纪国法,不做有损于党员形象的事。四是建立流动党员汇报制度。流动党员要及时把自己在外地的一些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通过书信或电话等形式,主动向联系人或支部委员进行汇报。五是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对流动的党员,支部要为其办理好《流动党员活动证》,使其能持证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活动。六是建立流动党员补课制度。流动党员在节假日时,一般情况要回家探亲访友,支部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召集他们,通过谈心、播放党员电教片和上党课等形式,对其进行党的教育。七是建立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制度。各基层党支部要把本单位流动党员在外的管理和教育情况,定期向团组织科进行汇报,以便于团党委了解情况、统筹安排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八是要做到纪律约束与教育相结合。基层支部要不断的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增强党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三、按流动党员的流动性质,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一是对零散外出的党员,外出时间达六个月以上、有固定地点的,应为其办理转移正式组织关系手续。地点不固定的,应为其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或临时党组织关系介绍信。二是对集体外出的党员,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应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由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协助管理。三是对零散外来的党员,如一些临时工、季节工和个体工商户等,可依托团场组织部门,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负责接收、教育和管理本区域范围内的外
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