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位一体模式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观、评、训”三位一体校本教研项目介绍新课程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挑战,也是一种创新和超越。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是我们新课程教师必须面前重要课题。校本教研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活动,是对传统教研活动式的一次超越与发展,与以往的校本教研是有本质的差异,这并不是单纯的说课、听课活动,而是通过校本教研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所以,校本教研不能滞留在传统的静态活动,而应该采取动态活动,注重校本教研的过程性和实效性,让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校本教研,直接参与新课程教学、培训、教研活动中。使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构新理念,在校本教研中得到提升与完善。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的“观、训、评”三位一体校本教研模式。通过初步实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一、“观、评、训”三位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涵义该模式是把“观、训、评”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参加校本教研教师,参与研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培训和评价,从而使教师在校本教研周期内有效建构新课程理念,有效提高驾驭新课程教学能力。该校本教研模式主要由“观、训、评”三个要素组成。“观”是指观察、对话、听课等活动环节,主要是项目教研组听取部分参与教师的公开展示课,同时,分别与公开课教师广泛交流与沟通,或者让公开课教师填写问卷,了解公开课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认识以及困惑,对所收集的信息与公开课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拓展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评”是指评课、答疑和指导,主要是专家、骨干教师对公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并解答教师的困惑和疑问,对如何改进和完善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具体指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训”是指对话式理论培训,主要是专家或骨干教师针对在交往、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结合新课程理论与方法进行通识性培训,“对症下药”,解决教学理念与方法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该模式在理论上主要体现主体性、过程性、交往性、发展性等特点。强调公开课教师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教师深层次参与到整个新课程教师校本教研的全过程中,使教师亲身经历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真实的发现自己不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专家、骨干、同行指导下,全面调动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激发参与教师投入到新课程教学的信心和热情,使教师感觉到真正接受了新课程校本教研活动的真实体验。这种模式体现了“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理念,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新课程教学能力。二、“观、评、训”三位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基本行动步骤该模式在操作方面有思路清晰、过程简单、时间集中、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为了提高校本教研效果,该模式提倡以“问题”为主的校本教研形式,要求参与教师提前对新课程理论与方法进行必要的学习,并有所认识,提炼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难点。开展校本教研之前,希望教师带着问题来参加活动,针对性自己困惑的问题进行教研活动。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把校本教研周期一般定为三天,具体采用了一下行动步骤:第一步:启动会议行动(时间控制在1课时)。组织校本教研主体(师资培训部门、专家组)与参与校本教研教师召开启动会议,具体部署实施该模式的要求和任务,发放调查问卷,专家组(根据学校经费支持情况可以聘请高校、科研2部门的专家与学校骨干教师成立专家组)与教师相互了解,对校本教研形成共识。第二

三位一体模式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