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数》教学设计张惠玲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思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我听体育老师贾老师说咱们班的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6名同学的“跳绳”成绩挺不错的!我很想知道两个小组,哪个更好些?有什么办法?(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引出“平均数”,体验“平均数”产生价值。{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学生请出“平均数”。学生们感受着“平均数”此时出现的价值,产生了学均数的方法师:怎样计算每个组跳绳的平均数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方法,师要求任选一组说想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应用能力,而且在教学中,强调生生交流,使每个学生成为学均数的意义师:第一组的83表示什么?你怎么理解“83”这个数?(引导学生明白:“83”是个“虚数”,第一组的83不表示每人真跳了83下,有可能小于83,有可能大于83,还有可能等于8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描述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并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增强对平均数应用价值的理解,有助于将抽象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师:在平时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了对平均数的感受,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思想品德教育润物细无声地寓于教学之中。}(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多媒体呈现:下面是某县1999—2003年家庭电脑拥有量的统计图。2、多媒体呈现一幅统计图,内容为:小刚家每个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3、判断并说理由班级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四(1) 85四(2) 84四(3) 87(1)四(1)班每个人的分数都是85 ( )(2)四(3)班每个人的分数都要比另两个班的同学分数高( )(3)四(3)班的总体成绩
求平均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