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董加选
摘要:2000年11月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了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之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即成为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核心主题和新热点。本文根据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发展态势,结合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实施现状,阐明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目的、必要性及我市整合的现状与策略,旨在全面实施和推广“整合”研究工作,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我市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必要性、现状、策略
2000年11月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提出了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之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即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和新热点,全国各地部分中小学教师都在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整合研究虽有较大进展,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明确,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目的、必要性及整合策略等问题仍然需要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例如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整合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片面性的认识。笔者结合近两年来参与温州市教育局林卫平局长主持的《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尤其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更加投入,前期已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性思考”的论文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3期发表,近期通过全市中小学整合调查研究及文献研究又有新的进展。以下阐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目的,必要性及我市整合的现状与策略。旨在继续深化研究,全面实施和推广“整合”研究工作,加快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我市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整合”的内涵、目的
1、“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整合的关键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学习、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程整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实际的信息化环境,结合学科特点选择整合的切入点,考虑课堂内外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的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主体是学科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学科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2、“整合”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观,将影响人类对信息技术的传统观念与看法。传统观念认为,信息技术主要是作为知识的呈现工具,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忽视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作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的功能,更加忽视其构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功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目的仍然是促进人的发展,完成学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如图1所示)。
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教学资源
改善学习者的学习
信息素养
教学模式
图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目的示意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最高的目标,仍然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学科教学整合之前,学习者的学习仍然可以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将有力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文化。一些学者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是培养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