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冬的南国羊城.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疾风劲草显精诚——访张敏州童少波翟业钦初冬的南者一行直奔广东省中医院大楼ICU楼层。一出电梯,迎面即看见ICU走廊上四个夺目的大字:守护生命。当在会诊的该院ICU主任、心脏中心副主任张敏州教授赶回ICU楼层后,我们随他换上ICU专用的工作服,参观了布局合理讲究、让人感觉宽敞舒适的中医院ICU病房。“宽敞舒适”常常能迷惑人的双眼,让我们忘记了这个表面看似平和的病区,实质是一个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擂台。ICU示教室的一角,不过2平方米的地方,大概是用胶合木板简单地圈隔了一下的“房间”,据张敏州教授自己说,这就是他办公的地方。“没别的办公室了,这么宽的楼层?”记者持怀疑态度。“没有了,就这里。”不苟言笑的张敏州嘴角有了丝笑意。“我们无所谓,为的是尽量把空间留给患者。”就在这间“斗室”旁,我们开始了对张敏州的采访。人生的两次转轨张敏州头顶上有一连串光环,身上还有一连串头衔(见简介),但其最直接的职务除了ICU主任外,就是还担当着心脏中心的副主任一职。其实,这位已蜚声业界的教授是“半路出家”投奔中医的,1976-1997年,他在中山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工作,曾任大内科副主任,1997年调入广东省中医院。然而,197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的他,在中山二院先从心内科做起,踏踏实实的工作、打基础。在他的医疗人生旅程中,有两次颇有些剧情色彩的重大转轨!说起人生的第一次转轨,张敏州至今难以释怀:“1984年,我还在中山二院急诊科做医生。我的父亲突发心肌梗死,是我亲手把父亲接到医院,但受当时救治设备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无论怎么抢救,父亲的心脏还是很快就停止了跳动。他是在我的手上,是由于我的无能为力而去世的。我觉得我悲痛悔恨的心情,是任何一个做儿子的都无法比拟的。”他说:“我觉得心肌梗死这个病实在太可怕了,给许多家庭,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所以我当即立志:一定要做一个心脏科医生,凭我的所能,去救治千百个像我父亲那样的病人!之后,我就转攻心血管病专业,参加导管和起搏器手术。1990年后被公派到日本留学,研修介入性心脏病学,92年学成回国后正式开展手术。我就这样,从一个内科大夫,走上了心内科的大舞台。”张敏州是在国内较早开展人工心脏起搏和心脏介入工作的医生之一。这样一位纯粹科班出身的西医,如今却是全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徒弟,担任着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委、内科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团体的职务。张敏州第二次人生转轨,缘自一台院际之间的会诊手术。1997年7月,广东省中医院接诊了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当时病人心跳缓慢,每分钟才30--40次。“病人就像一条纽带,是这位女患者,把我带到了这个医院。”那次会诊的情景,张敏州依然记忆犹新。“我从中山二院过来,会诊后确认病人要装心脏起博器。可是做这种手术,省中医院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有人提出要将病人转到省人民医院或中山二院。我看了看这里的手术条件,说由我主刀,完全可以在你们这里做。院长十分支持,很多人很关注我这个手术,就想看看我的手术技巧,还要看我到底是个实干家还是个空谈者。在中山二院我在大内科负责医疗工作,这次手术我是一边做,一边教。手术成功结束

初冬的南国羊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356 KB
  • 时间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