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少先队工作.doc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少先队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少先队工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为少先队工作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少先队工作,让少先队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我们的少先队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我对我校少先队工作做了以下的思考与探究:一、 树立主体性少先队工作观念新课标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同样也应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主旋律。少先队要以新时代人的素质为大背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获得体验、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形成良好道德、提高能力。二、 创设“自主建构”的少先队管理模式。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的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世界"。根据这一理论,主体性德育应更多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建构",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生活方式。在少先队管理中我们发现,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几个队干部包揽的旧的管理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多数学生的主动发展,不利于民主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我们组织老师们学习新课标的理论,转变观念,实行“民主管理”,鼓励学生人人都当“班级小管家”。我们施行“干部轮换制”、“值周大队委制”、“值日班长制”。以大队部为龙头,推行少先队民主管理制度,大队干部和干事负责“一日六查”考评、升旗仪式、广播站播音、筹备少先队活动。各中队开发民主岗位,除保留中队小队干部、科代表、小组长外,还开发了多项管理项目。把电灯、门窗、电视、图书角……每个角落都交给孩子管理,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真正实现少先队人人是主人,班级事事有人做。当然,岗位虽小,却是班级管理基础性的工程,老师都给孩子明确职责,予以指导。在管理班级事务中孩子充分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令人惊喜。我在巡视随查中发现只要3、5班学生不在本班教室上课时,总能按学校要求熄灯节电。问了班主任和学生,才知道那个尽责的电灯管理员竟是平常学习自觉性差的牛浩洲小朋友。可见实行民主管理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使自觉、自律、自制的品质得以发展,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个体的品德的充分気善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三、开展“生活化”的少先队活动。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提出:"儿童将来要参与社会生活,现在就该投入社会生活。教育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教育本来就应是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少先队活动理应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把教育过程还原为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元旦节,学校举行了"我是交易会小主人"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相关知识,出任经理、会计、保安、导购员、税务员、维权员等。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生活,体验各种职业的困难和乐趣,让他们自己融入到现实生活中。通过这种形式获得的体验是深刻的、具体的,也是实用的。以前每年的“六一节”,由老师根据教育主题统一设计组织想让孩子高兴,但并没有顾及孩子们各自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我们设计了“儿童节创意秀
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少先队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