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机构整合后市场监管部门受理职业打假现象分析及应对研究.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机构整合后市场监管部门受理职业打假现象分析及应对研究.doc机构整合后市场监管部门受理职业打假现象分析及应对研究自从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职业打假人”日益增多,并逐步形成以维权为手段、索赔为目的的职业打假群体,有时为了达到目的甚至采取非正常手段,畸化趋势明显。近年来,职业打假现象呈“井喷式”发展,对市场监管执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浙江台州椒江区市场监管局职业打假受理情况为样本,对机构整合后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的各类职业打假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建议。一、 当前职业打假的类型分析自2014年6月实现工商、食药监职能整合以来,浙江台州椒江收到职业打假信件、电话、网络直接投诉举报共126件。其中,2014年9件,2015年37件,2016年「4月70件,,逐年成倍率递增。从投诉类型来看,网络购物投诉举报45件,其中顶级用语投诉举报17件;食品安全投诉举报25件,其中涉及食品标签2件,过期食品12件,不符合药食同源规范的□件。已处理53件,其中12件因被诉人主动与投诉人私下达成协议撤诉,立案调查4件,责令整改27件°二、 当前职业打假现象的新特点分析近年来,随着新《食品安全法》、新《消法》、新《广告法》的实施,惩罚性赔偿成倍率地增加,职业打假现象因此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是索赔模式程式化。从诉求内容上看,投诉信息详实、引用具体法律条款、证据材料齐全,对举报领域的各种法律法规都很熟悉。诉求涉及查办违法行为、举报回复、举报奖励、消费赔偿等内容;从诉求手段来看,职业打假人在购买问题商品后,首先向执法机关投诉举报,借助执法部门的调解和调查,向被诉人施加索赔压力,或是在执法机关对商家作出处罚等处理Z后,利用该处理结果与商家协商赔偿或提起民事诉讼索取赔偿。但当职业打假人的投诉举报达不到提出的要求或遭到拒绝时,则会提起行政复议或新政诉讼,向执法部门施加压力,希望执法部门重新作出有利于他们的行政行为。例如,2016年1月初,职业打假人李某就以椒江区市场监管局没有在七个工作日内书而回复为由向椒江区区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幸好该局留存着七个工作日内与李某联系的通话记录。二是职业打假团队化趋势口益明显。今年3月・4月期间,椒江接到食品类职业打假23起,投诉人集中于3月11-14日、3月31日、4月7日分别投诉8起、6起、9起,投诉人名字分别为刘某、徐某、张某三人,三人通讯地址均为台州市路桥区某地,可以判断这三人为职业打假团体。且3月31日6起投诉举报案件被诉方均为同一个人,4月7日9起投诉举报案件投诉内容均为所购炖鸡鸭的汤料里含有当归、川茗、熟地等屮药材,以食品内含有不属于药食同源的药品为由提起投诉举报。与此同时,该团队在台州天台、仙居、三门、临海、黄岩等地也提起类似投诉举报。据了解,有些职业打假团队分工明确,有专门负责起诉打官司的、也有专门做鉴定投诉的,还有专门跑市场购买商品的。有些团队对打假领域进行了分工,有人专门负责网购商吊的举报投诉,有人专门负责食品类举报投诉,其至建立起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三是网购商品成职业打假首选。新《广告法》实施以來,以“顶级用语违规使用”为诉求的网购打假井喷式发展。今年,该局收到的网购类职业打假信件占总数的64%,诉求内容集小在使用顶级用语、虚假宣传两大方面。究其原因,网购职业打假范围广、成本低、证据易保存,且网络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明显高于实体店,更易寻找目标。据

机构整合后市场监管部门受理职业打假现象分析及应对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