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主备人:黄秀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为”、“穷”的不同用法。、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1、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2、教学安排一课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由《小石潭记》中的佳句导入,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二、作者简介、解题1、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文学创作上支持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永州八记》是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河东先生集》(刘禹锡编)、《柳河东集》(明人辑注)传世。。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落实词句。①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②教师范读。③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语调。 ,疏通大意。①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②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③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把握总体。①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内容? ②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点? 讨论解决: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第2段写游西山,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 ,难点突击。(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 (5)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 [提示](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2)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