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伏教育通讯第3期龙伏镇中心学校主办2003年8月6日本期要目1、引导老师走上研究之路…………………………12、喜讯………………………………………………33、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则、目标和途径……………44、现代教师的角色观—做学生的“心理保健者”85、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自我调适………………106、差生为何获诺贝尔奖……………………………12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138、简讯………………………………………………189、雨缘………………………………………………1910、鬼火………………………………………………2011、获奖通报………………………………………21——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变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具体落实,这是每一所实验学校面临的最为现实与紧迫的问题。去年9月,北京市北京小学进入了新课程实验,短短一年,课程改革实验给北京小学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教师们自豪地说:“课改,受益最大的是学生,提高最快的是教师。”为了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北京小学帮助每一位教师制定了专业发展计划,让教师结合工作与生活,在书本上学、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学校首先把培养目标具体分解到每一个学科,确定了各学科的达成目标。如语文要求“喜欢读书,能说会写,一手好字”。喜欢读书的具体要求是数量充足、读物稳定、积累名篇,能说会写要求口语交际清楚、通读演讲、追求品位、回归生活、言之有物、表达实感、言之有情等。数学要求概念清楚、善于思考、解题灵活,要求思路开阔、求异创新、实践应用、方法多样。体育课提出“不怕吃苦,健康第一,动有所长”。然后再确定不同年级的任务和目标,分阶段完成。每一位教师结合培养目标确定了一个研究项目,全校共120个专题涵盖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教案变成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自然教学的优化”、“关于自主积累词汇的措施”、“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策略”、“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感受与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提高合作学习意识的策略”、“发展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方法研究”、“关于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研究”。围绕着这些问题,开展群众性的说课、评课、议课,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通过“我讲我的故事”,教师们把自己在变革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以讲故事的形式现身说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研究热情。把问题变成课题,目的是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以改变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最终目的,而不是拿出多少论文去评奖。这样,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着重在措施、方法、手段上研究,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教师们初步具备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学校对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学校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学校还积极主动地争取专家的支持与指导,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教师是专业工作者,教师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创造性,新课程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模仿,而提倡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创新的教学,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能够做到专业自主,能够自主独立地解决问题。因此,学校高度尊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学校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特别是允许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
龙伏教育通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