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教货料2007年,0月号中旬刊哈代战争诗的艺术特色陶莉(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北石家庄050081)摘要:哈代一生创作了许多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这些诗反映了哈代的战争观及他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的控诉。本文试图从他内容上只写战争结果、用多重视角分析战争对人类影响、机智巧妙地借助反讽、诗风的朴实自然几个角度来分析哈代战争诗的艺术特色。关键词:哈代战争诗艺术特色多重视角反讽文旨在分析他的战争诗的艺术特色。哈代虽一生经历多次战争,如1870年的普法战争、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子。他不仅从事小说创作,而且写了大量的诗篇。他的小说读者并不陌生,如《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就深为读者喜爱。其实他的创作生涯是以写诗开始的,只是他的诗并未受到重视。近半个世纪以来,哈代的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不仅魅力不衰,而且声誉日增,他的诗名几乎掩盖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声誉。哈代的诗歌比小说更能表露他的思想与感情,其展示的广阔的自然景观和人生画面揭示了哈代动人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学。哈代一生出版了八卷诗集及记述拿破仑时代的史诗剧(列王》。在这些诗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抒情诗比重很大,但也有一部分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哈代战争诗反映了他对战争的复杂心情。哈代自称是社会向善论者,他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影响,抛弃了上帝,认为社会同宇宙间的万物一样,都在不断变化,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日趋完善。他认为人们必须遵循“适者生存”的规律,努力适应环境。他希望人们要靠顽强的奋斗改善自己的命运和处境,不要消极对待;他鼓励人们要对生活、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然而战争的残酷性、战后社会和心理上的创伤使哈代的社会向善论的希望破灭。他一生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反战诗既表明了他本人的战争观,又反映了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高度关注,同时还体现了他诗歌创作的独特之处。本1899年的南非战争和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并未直接参与战争,亲身经历战争的场面。他的战争诗并不直接描写血腥恐怖的战争场面,而是着意表现战争给人们,尤其是普通人民,带来的心理创伤。这是他战争诗的一个显著特色,即不写战争过程,而写战争结果。在(他杀死的人》(TheManHeKilled)一诗中,诗人并未对战争中两名士兵对峙的局面作过多地渲染,仅在一个诗节中交待“他朝我射击,我朝他射击,/谁知把他杀死在原地”。后面的诗节则着重分析“我”杀人的原因:我射死他只是因为—/只是因为他是仇敌,/一点不错,他当然是我敌人;/这清楚无疑,但是/他当兵也许像我一样,/完全出于临时的决定—/失了业,卖掉了家什—/不会再有其他的原因。在士兵的心里,他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他会杀一个与他有着类似命运的人,并对战争的意义提出了质疑。而在哈代的另一首诗《鼓手霍吉》(DrummerHodge)中,他描写了战士客死异乡的场景:找到了鼓手粗吉,就如此/不加装硷,扔进了坑。/土丘的隆顶作他的标志,/点缀着草原的低平;/异国的星座向西飞逝,/每夜越过他的土家。,全诗充满了对死者的同情及对战争的诅咒。在(战后的平静》(AndThereWasaGreatCalm)-,-诗中,哈代回顾过去,立足现在,思索未来。在他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
哈代战争诗的艺术特色.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