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八中校报孙孟远题--------2002年第6期总第6期-------让家长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去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学习,百分百之百地对孩子的末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他们把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诚心诚意地寄托在老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不言而喻,可见何等重要。然而,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与家长默契配合,保留孩子身上从家庭、社会带来的优点,剔除其缺点,使其不断完善自己。正确对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一个非常现实、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年轻教师,理论上多向书本学习,实践上多向老教师学习。学校每次家长会,包括家长来访,请家长,都要让家长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去。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是衡量我们教师是否处理好与家长关系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与家长发生了不愉快,往往是后进生引起的居多。比如,经常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差,不遵守纪律……这样的学生每个班都有,如何转变这些后进生,这就要看我们每位教师的本事了,也是我们义不义容辞的责任。我认为,出了问题请家长,不是上策。这有如看病,预防为主。对问题多的学生事先做做家访,利用教师与家长联系卡等形式,与家长多沟通,勤沟通,比出了问题请家长好得多。方法自然很多,大家互相借鉴。对问题较多学生,下面十种处理方式切忌。挖苦式:“真笨,榆木疙瘩”。侮辱学生人格,挫伤积极性。类比式:“你和某某一样,没什么出息”使之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告状式:“走,找校长去”。失去教师的威严。挑战式:“我要怕你,我就不当这个老师”失去了教师的身份。预言式:“我看你无可救药,早晚进监狱”。妄下结论,使之自报自弃。结论式:“这事就是你的错,与别人无关”主观专断,使学生失去申辩的机会,耿耿于怀。恐吓式:“你等着,以后再跟你算账”。吓倒了人,吓不倒心,学生更加藐视老师。驱逐式:“不愿在我这班,马上滚”。驱逐一时,达不到教育目的。罢课式:“好,我管不了,不管了”。一走了之,解决不了问题。厌烦式:“你不用再解释了,我早听腻了”。堵死退路,逼上梁山。三百年前,夸美纽斯说的下面这段话,今天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师应当像全世界的太阳,站在高处,从那里他能同时对所有的人普照教学的光芒,而且同时能发现同样的光,均匀地照亮每个人”。孙孟远谈请家长:让家长成为班主任的好“朋友”班主任与家长打交道是必然的。我认为,首先要让家长成为自己的“朋友”,如何做呢?一、给家长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家长内心充满希望(因为孩子在贵班读书)。二、给家长一个实在的宽容谅解,使家长充分体味班主任的善解人意(“班主任真棒,有能力”)。三、在恰当时机给家长一些“学问”,不断提高“亲其师、信其道”的热度。(“班主任真棒,有才气”)。四、对那些“特殊”家长,要充分估计是一种“误解”,还要坚信,爱不“爱”你的人,而后他们也会爱你的(“班主任真心,有真情”)。五、要让家长充分感觉,班主任对学生诸方面教育细微周到、用心良苦,使家长的配合出自内心(班主任真累,有责任心)。以上的关键是“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在家长看来,似乎是一种友谊,鲁迅说过:“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的敲打”。班主任与家长即使达不到友谊,让家长感到班主任恰似一位朋友,那么交道也就好打了。张月华谈请家长:让家长高高兴兴的来邀请家长来校,是班主任家访的补充。邀请得好,定会收到良好效果。我觉得有三
顺义八中校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