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规范社会经济论文【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商业伦理消费者权益【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食品安全危机的主要来源,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商业伦理视角的考察,分析了食品行业的规范与监管,提出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应对策略。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的高发期,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引发了消费者的不安和对消费者权益问题的思考。一、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根源1、在原材料供应方面,食品原料污染是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生产目前仍然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几亿农民以小农的方式生产粮食、蔬菜、鸡鸭鱼肉、水果等初级农产品,因此,很难做到食品原料的质量监管,导致农药兽药(尤其是抗生素、激素)和一些明令禁止使用的饲料和添加剂的滥用、残留而造成食品源头的污染。由于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进而污染农作物和水资源,导致饮用水中含菌量增加、重金属含量偏高等,影响了我国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原材料供应方面给食品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2、在产品生产方面,突出的表现为制造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一些食品加工企业急功近利,不按照食品加工工艺要求操作,不按照严格质量标准生产,偷工减料,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地下的山寨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采用劣质的原料进行生产,严重影响到产品的质,危及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注水肉、潲水油、假豆腐问题时有发生。更有少数不法厂商见利忘义,不顾良心和责任,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加工农产品,造成如“毒大米”、“瘦肉精”、“金华火腿”、“山西假酒”等恶性事件,对整个社会的消费环境、以及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3、在食品分销环节,流通的混乱加重了食品安全危机因为食品具有易变质、易污染、存在较短保质期、储存条件要求严格及对群众身体健康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等特点,因此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具有更大的敏感性和重要性。而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安全卫生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经营管理落后,所以往往导致食品流通过程的二次污染,存在流通环节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一些经营企业者贪图私利,甚至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一些不法商人还伪造标识、滥用商标,模仿制造名牌食品并投放市场销售,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健康。二、食品安全风险的商业伦理分析1、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非诚信与不正当竞争性质食品行业的假冒伪劣和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食品安全卫生事件,实际上是一些不法经营者经营道德非诚信的体现。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经营也是企业的一种美德。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才能有效留住老顾客和吸引新顾客,培养顾客忠诚。建立在诚信经营基础之上的企业声誉是一种稀缺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源动力。此外,食品行业的大多安全卫生事件实际上也是不法商家不正当竞争的结果。一些企业经营者道德素质低下,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顾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不择手段,生产、销售具有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比如“毒大米”、“假奶粉”、“瘦肉精”、“假酒”等,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绝对的短期行为,绝对的不正当竞争,应该予以坚决打击。其实,公平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竞争规范,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有
食品安全风险规范社会经济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