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临海农网信息中心.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破除迷信思想科学看待雷击临海农网信息中心编[第15期]增刊2004年6月29日虽然作用时间很短,已经能够使心脏、脑麻痹而致死。如果立即给予急救,如人工呼吸等,有时可以将受雷击者救活。从表面现象看,遭雷击者的皮肤就象被烧伤一样,有时能在皮肤上留下线纹,严重的人全身或部分烧黑。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没什么可怕。以前人们常说的遭雷击是因为生前作孽而遭报应,这是不对的,这是一种迷信的思想,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现象。平时,在打雷时,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不要在野外作业,尽量躲在建筑物里,减少或避免遭雷击。雷电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它是由于积雨云(通常所说的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同时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闪电”,同时发出声音,也就是平常说的“打雷”。闪电现象大部分在云与云之间进行,部分也有云与大地之间进行,云地之间进行放电的话,就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起着破坏作用。当雷击到人身上时,由于它的电流非常高,所以雷雨季节如何防御雷害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伤亡一直持续在3000~4000人,财产损失50亿~100亿元,而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上升;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财产损失达数百亿美元,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系统乃至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有可能受到雷电灾害的威胁。雷电是产生于雷雨之中的一种常见的大气放电现象,它能产生强烈的闪光、霹雳,落到地面上,能够击毁房屋、杀伤人畜、引发火灾等。分析雷灾频发的原因,有天灾,也有人祸;天灾要预防,人祸要避免。随着雷雨季节的逐渐到来,雷电危害活动也在逐渐增多,因此,做好雷电防护措施至关重要!一、户外避雷措施当在户外遇到突发的雷雨时,1、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2、不要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附近。3、不要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4、应迅速躲入有防雷保护的建(构)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舶内。5、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立即双膝下蹲,向前弯曲,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之中的人的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6、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雨后,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去扶避雷针一样。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以外。7、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游泳池、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中避雨。8、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在雷雨天气中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活动停止后再拾回。9、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10、雷暴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滋波也会引雷。(下接第2版)临海农网由临海市政府主办,临海市气象局承办,涉农部门协办。网址:(上

临海农网信息中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100 KB
  • 时间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