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摘要]由于父母对亲子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孩子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中国家庭教育在观念和方式上都存在许多误区,父为子纲、不打不成才、树大自然直等等的教育理念还深深影响着当今的家庭教育实践。论文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中国父母对孩子及亲子关系的基本认识后,进一步探讨家庭教育误区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走出家庭教育误区的建议和方法。[关键词] 家庭教育;误区;原因;对策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具有奠基性,导向性,终生性。现在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家长的关注,但绝大多数的家长对教育孩子有困惑。家庭教育的好坏不但关系到孩子的成长,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对于当前的家庭教育,来自孩子的调查显示,至少有一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感到不满意。在有心里话选择跟谁说时,很多孩子选择和同学说或好朋友说,选择和父母或老师的不多。聊城市的一次调查认为,有60%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北京青年报报道说:全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非常困惑。对孩子感到失望和灰心的家长也很多。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两个方面。(一)家庭教育观念有误区教育观念的误区,指家庭教育在指导思想上的一些失误。1、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59%以上的家长期望孩子的学历为大学以上,89%的家长期望孩子从事脑力劳动,文化期望与职业期望都较高。有的家长不惜耗尽积蓄送孩子读重点学校、“贵族”学校,有的家庭为孩子请“家教”、置电脑、购钢琴,并陪读陪练,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诸如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的培养,却置若罔闻。只重视如何成才,却忽视如何做人。偏颇的教育观念加上不良教育方法,使本是家庭教育重点的非智力因素的培育被忽视了。结果使孩子在智力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问题,反而有碍于智力因素的开发。重分数轻品德。应试教育的以分取人,使家长盲目追求高分,不是教育孩子掌握真才实学,做脚踏实地的人,而是陷入“分数=知识=智力=人才”的怪圈。孩子得高分,家长就以肯定、奖赏。孩子得低分,家长便追究原因,甚至恶言相向,拳脚相加。这就必然导致孩子对分数的崇尚与畏惧,以至考试作弊、涂改试卷上分数等事时有发生。3、重身体轻心理。父母溺爱娇惯使孩子身体营养过剩,而心理营养却相对匮乏。有的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外出怕危险,做事怕累着,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养成,致使孩子不会克服困难,不会处理问题,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其中20%存在心理问题。北京16所高校对本科生做了的统计,证实造成大学生退学、休学、中断学业的原因中,心理因素高居首位。事实说明,家庭教育不但应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愈孩子的心理健康。4、重物质轻精神。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全面照顾,,孩子的消费居首位,%,%,集中在吃、穿、玩三方面,其中以食品支出为最高。对孩子的精神需求许多家长却无暇顾及。聊城市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4%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无话可谈;50%对父母的批评口服心不服;43%的学生感到家庭寂寞。以上可见物质满足太盛,精神交流却相对欠缺。须知,在物质相对
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