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趣味数学数一数教学内容: 认识1-10的数。教学目标: 经过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教学难点:教会学生在身边发现与数学有关的知识。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谈话:小朋友们,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今天就让我们在校园中找找1-10的数字。二、自主探究 1、寻找身体上的数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2)集体反馈交流。(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寻找校园里的数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3)集体交流。三、课堂延伸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都做了些什么?你发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分一分。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3、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重点:在生活中分一分。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分一分。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在小学里一定认识了许多的好朋友,你来介绍介绍你的好朋友吧。今天老师也给你们介绍两位好朋友。自我介绍:“我是宝宝,我是贝贝,我俩是好朋友,我们长大了!上小学了!我们很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谈话:你们想认识她们吗?宝宝和贝贝家的邀请我们一起到小店看一看。出示:宝宝和贝贝的书桌。(贝贝的书桌上散放着文具和学具,宝宝的书桌上放着整齐的文具盒和学具盒,盒盖打开着。) 提问:你们喜欢谁的书桌?为什么? 出示:贝贝的妈妈对贝贝说:“贝贝你上小学了,自己的东西应该学会自己整理。贝贝皱着眉说:“应该怎样整理呢?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形成分类方法。(1)提问:如果你是贝贝,会怎样整理这些东西呢?小朋友们先自己理一理,然后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帮助贝贝整理的。(2)学生个人整理,同桌交流。(3)学生在实物展台下操作汇报怎样整理的,集体评议。(4)演示贝贝的操作,贝贝:“谢谢大家教我的好办法,书桌上的物品能够分成两类,一类放在学具盒里,一类放在铅笔盒里。这样分一分就整齐了。”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分类方法 。(1)演示:贝贝妈妈:“贝贝你真棒!瞧瞧妈妈在超市买的这些东西,你能帮着分一分,整理一下吗?”(2)演示:贝贝:“行!都有哪些东西?”同桌学生互相交流贝贝提出的问题。(3)演示:贝贝:“把这些东西放在两个袋子里,你知道怎样放合适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操作。(4)学生汇报。(5)演示贝贝的操作方法,妈妈说:“一袋装吃的,一袋装用的,你们是这样分的吗?” 。(1)演示:贝贝妈妈:“贝贝真行!奖励你去看一会儿书吧。”出现各种交通工具。贝贝:“小朋友,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同桌学生互说。(2)提问:“小朋友,你知道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吗?”学生独立利用学具卡片分一分,然后和好朋友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3)学生操作课件(拖动相关交通工具图标)汇报分类方法。学生正确分类后,演示:各种交通工具分别在天空、陆地、江河里行驶。小结:“小朋友,只要你做有心人,仔细观察,在生活中,你能发现很多物体能够按一定标准分类,有的能够分成两类,有的还能够分成三类、四类等。”三、走进校园,掌握分类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够依据门牌将校园里的各个场所分分类吗?”(1)小组讨论交流:都有哪些地方的门牌?能够怎样分类? (2)学生每人用学具卡片操作分类。(3)学生汇报,演示学生分类结果,集体讲评。2. 出示校园里的植物。(1)提问:这些植物你认识吗?先在小组内把自己认识的介绍给其它小朋友,然后自己动手摆一摆,能够怎样分呢?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2)学生在展台下操作汇报,集体评议。四、向课外延伸谈话:分一分的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做什么事有帮助呢?明天上课时告诉大家,你用这种方法做了什么事,好吗? 算一算教学内容:算一算。教学目标: 1、经过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同时初步感
小学一年级校本教材《趣味数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