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洞庭上张丞相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作者简介作品简介作品分析作品总结结束语作者简介孟浩然,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40岁以前,他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汉水之南,开元十六年(728),他入长安应举,结交王维,张九龄等人,开始遍交诗坛群彦。次年赋诗秘省,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但不幸落第。随后寄情山水,南下吴越。开元二十五年(737)入张九龄荆州幕,酬唱尤多。三年后不达而卒。作品简介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建功立业的情感,气象开阔,这不同于他的隐逸诗。这首诗体制完备,符合后来对五言律诗的一切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五言律诗。作品分析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颈联:欲济无舟楫,独具耻圣明。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平,是指洞庭湖水平且满,虚,太清,都是指宇宙。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八月秋水大涨,涵容着天宇,水天相接的阔大景象。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是极具个性的实写,具体描绘了在洞庭湖湖水的水气笼罩之下的湖北、湖南低地,一片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充满生命力。诗中的“撼”字充满活力,表现出盛唐的横冲直撞的霸气,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大写到小,先是水天一色,再是气蒸云梦,然后转到波撼城池,是从虚写到实,写出了动态和活力。首联相对是写静态的,颔联则是动态的,飞扬的,这是由静到动的转化。这种动态和活力,正是对初盛唐积极入世,充满活力和生命的精神的反映。一个“撼”字,由湖水的动荡反映了人的思想情感的动荡,由景引出情,从而顺畅的引出下文,以抒发对建功立业的向往。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欲济无舟楫”暗示着作者想出仕做官,但无人接引,这就表现了当时“行路难”的主题。“端居耻圣明”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感叹生在太平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所以感到愧耻。这种情感转化的十分自然。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尾联以眼前的景生发,由洞庭湖想到垂钓者,“垂钓者”用来喻指当政者,在政坛上活跃的人。申足上文,表示自己愿意出仕。言外之意,希望得到对方的援引,不要使这种愿望落空。《》:“临河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羡鱼,既表现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无限向往,又表达了一种不应羡慕,而应投入其中,自己去付诸行动的可贵精神。
临洞庭上张丞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