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论坛·编者按: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中华民族如何在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同时贡献自己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中国武术怎样走向世界》一文,是作者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武术如何走向世界的认真思考。作为竞技体育的一种武术如何走向世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武术又如何走向世界?我们是不是,或者说能不能用西方竞技体育的标准来衡量和认识中国武术乃至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这些问题是中国体育界在步入21世纪时应该有所思考的。我们真诚希望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和体育工作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的结晶提供给我们,共同为中国体育在21世纪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武术怎样走向世界程大力李军中国古代没有纯粹的体育与运动。武术就是武术。就它的本质与主体而论,它只是一种用于自卫与攻击的致伤致残致死的搏杀术。在冷兵器由热兵器取代,社会趋向于完全法制化的今天,传统武术已基本上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武术要继续生存、发展,显然必须实现它的价值功能转轨,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化转型。体育运动是人类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文化形态,它为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已显得不合时宜的旧文化形态的脱胎换骨提供了一个方向。而武术的身体活动或身体文化的特点又决定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奥林匹克竞技运动中许多项目也是由军事技术、格斗技术改造而来,这也为武术价值功能转轨提供了可师法的范例。武术由传统实用搏杀术向体育运动的转变,事实上从本世纪初西风东渐、西方体育伴随西方文化浪潮滚滚而来时就已开始。新中国建立后,武术被纳入体委管理,全运会设置武术项目,武术发展基本上走的仍是这条路。这个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然而到目前为止,武术向体育运动的过渡也即现代化转型,成效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人们仍在怀疑竞技套路“是武还是舞”,大众接受程度很低,一旦失却国家扶持,完全推向市场,恐怕连存活都很难;散手虽然轰轰烈烈,但却始终被人攻讦为不是中国武术;武术不仅至今没有进入奥运会成为运动项目,而且似乎遥遥无期。这个问题症结究竟在哪里呢?我们以为:武术向体育运动转型的方向虽然正确,但我们在转型的操作上,却进入了一个误区。一、武术不可能整体进入竞技运动成为一个项目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之所以独立存在,都是因为它的本质的确立,及依这种本质的原则的确立。传统武术由其作为实用搏杀术的本质决定,它的原则是不择手段,只要能达到战胜的目的,不惜甚至专门致伤、致残、致死对手,无所不用其极,并无什么规则限制,双方可以无限度地使用任何一种手段。这可以称为“不同等条件竞技原则”。而竞技运动由它的体育本质所决定,原则是战胜对手而不伤害对手,有严格的规则限制,双方使用同样的手段竞技,公正公平公开决出胜负。这可以被称为“同等条件竞技”。两处本质、原则迥异的文化形态,依本质原则而形成的技术体系也完全不同,要让其中一种完全变成另一种,或者让一种完全进入另一种,难度太大,甚至完全不可能。执意为之,结果只能是使其严重扭曲变形,甚至完全失去了原来的面貌。散手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武术沉身下桩或虚步含机的姿式,并不是想当然凭空创造出来的,也不是人为地艺术化创造,它是中国古人千百年实战实践的经验总结。只有沉身下桩或虚步含机的姿式,才能和其它手段一起,构成对身体下盘主要是裆部要害部位的有效防护。于是,这种姿式就成了传统武术的基本战斗姿式。表现在套路演练中
《中国武术怎样走向世界》.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